一个雷公墨
昨天捡到,重54.3克,是我捡到最大的一个了。楼主好,是雷公墨。 我也有一个,80多克,虽说雷公墨是陨石冲击产物,但能感觉到陨石瞬间冲击地球的能量是多么的震撼。还是有一定的收藏意义,雷公墨小个的比较多,500克以上的较稀有。 楼主好,雷公墨是冲击玻璃产物,主要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发现,各种形状都有,有一定收藏意义,楼主这块可以,恭喜。 是块雷公墨。是雷公墨形态里的一种 没错,样品是雷公墨; 楼主好, 是雷公墨。 是雷公墨,形态还不错 雅石博古 发表于 2020-3-16 10:56
我也有一个,80多克,虽说雷公墨是陨石冲击产物,但能感觉到陨石瞬间冲击地球的能量是多么的震撼。还是有一 ...
陨击说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假说之一,是以核爆玻璃为推演的假说。但是,我们把陨击说认为是对的,陨击说就有了无法自圆其说,解释雷公墨本身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散布的区域性问题。世界范围已知的“雷公墨”只有几个散布区。然而,自古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核爆级的陨击很多,包括已经证实的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陨击。难道世界就只有那几次不大不小的核爆级陨击,甚至都是还没有陨击坑作为实证的“陨击”正好形成了“雷公墨”,而其余的核爆级陨击都不能形成“雷公墨”?包括现在已经发现和证实的核爆级陨击坑的陨击,都不能形成“雷公墨”?
其次是矿物成分问题。据知,每个“雷公墨”散布区,即便是澳亚散布区,黑色“雷公墨”散布上万里。但是,这么大个散布区,几乎所有的样品都是相同的矿物成分。难道,这些被陨击冲击溅射上天空中飞翔的物质,是同一个质点飞出来的吗?显然不是。冲击能够引起核爆的陨石定然不小,冲击到地球上不可能冲击就在一个小小的、物质相同的质点,而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区面。因此,核爆级陨击溅射到天空中的物质,肯定不是如此的一致,以致后来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掉落回地面后,他们的矿物成分必然不是那么的一致。但是,每个“雷公墨”散布区内,都没有发现有别于每个区的特有“雷公墨”品种的——含有其他种矿物成分的“雷公墨”,以体现陨击溅射物质的多元性,佐证“雷公墨”起源于陨击溅射的可能性。
再就是外观形态问题。不管长的、短的、圆的、扁的、黑的、绿的,既然是从天上掉下来,怎么个也有不少是断裂的吧,尤其是长条状的。但是,这些密度差不多和石头一样的长条状“雷公墨”,从高高的天上自由落体运动掉下来,竟然还能安然无恙?不说砸在石头上,就是砸在泥土里,也难以毫发无损吧。许多“雷公墨”样品中,大的“气蚀坑”里还有小“气蚀坑”,小“气蚀坑”还有更小的“气蚀坑”,但都是浅圆形,不像气流“吹掉”熔融质而形成。有些还有“气蚀坑”平如镜面的,也有的样品薄如纸片般“平板状”。
还有据地年龄等问题。就澳亚“雷公墨”来说,如果真是那次陨击让斜飞的溅射物飞到了2500公里外,那么法向飞溅的溅射物当然也就飞出了地球大气层,在真空无阻力状态下遨游太空,纵然地球引力能最终把它们都吸引回落地球,又怎么能都差不多时间回落,且又都回落到一个区域?
......
我认为,“雷公墨”尚无解。
雷公墨最新的科学解释是地球产物,我们要相信中科院最权威的科研报告。 雅石博古 发表于 2020-3-16 20:21
雷公墨最新的科学解释是地球产物,我们要相信中科院最权威的科研报告。
科学解释,不是科学证实。解释,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证实,则信也是,不信也是。我相信欧阳老师的严谨,欧阳老师在海南考察后,说雷公墨不是陨石,必然有他的证据。但是,能够证实雷公墨不是陨石的证据,应该是震撼世界的。我却没有见到过欧阳老师发表过这类震撼世界的证据,来支持“他说”雷公墨不是陨石的结论。因此,“欧阳老师说雷公墨不是陨石”这句话有待验证。对于所谓的“玻璃陨石”的成因研究,也不是一直出“结论”,又一直被推翻吗?如今虽多有推崇陨击成因说,但未得到科学证实前,说不准啥时又成为了另一个不再被认可的“结论”。所以,我对雷公墨的成因持未定态度。
赞同地球产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