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陨石专业委员会】简介
【委员会简介】1 Q) L" ~. d+ k; d7 |* G
天体化学与陨石学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委会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时成立于1980年,并由欧阳自远院士担任首届主任委员,1985年至1998年王道德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专委员会的成立,带动了我国在天体化学和陨石学领域的发展,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与其他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组织了包括“吉林陨石雨研究”、“阿波罗月岩研究”等一些重大的全国性多学科合作项目。 天体化学和陨石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较年青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地球之外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类地行星和小行星、陨石、彗星、星际尘埃、以及前太阳物质等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太阳系、以及包括地球在内各大行星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演化历史,并对恒星的元素合成, 元素和同位素丰度演化等给出实验证据。月球和小行星的表面、陨石、以及星际尘埃等,在宇宙空间漫游中还记录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宇宙射线辐照历史。此外,本领域的研究内容还包括了地外物质的撞击及其对地球和生命演化的影响与制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所涉及到的其他领域有比较行星学、天体物理、天文学、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专委会的网址为:
http://sourcedb.igg.cas.cn/cn/zjrck/200907/t20090713_2065532.html
林杨挺
男,1962年生,1982年浙江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 学院地质与
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天体化学领域研究,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委员,另外还担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一直从事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极端还原陨石中首次发现超新星成因的氮化硅和新类型的超新星成因碳化硅;在陨石中首次发现灭绝核素36Cl存在的直接证据,给出太阳星云初始的(36Cl/35Cl)比值,不仅有力支持灭绝核素超新星爆发成因的理论,并且36Cl将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低温过程的新的同位素时钟;发现新的富Ca、Al包体类型,揭示不同富Ca、Al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构建了太阳星云早期的演化框图,提出不同化学群陨石富Ca、Al包体同成因和同来源的观点和证据;首次发现EL3型陨石,确证EH和EL群陨石具有独立的母体,揭示极端还原条件下星云凝聚和母体热变质的特征,建立了EH群母体撞击破碎再重新堆积的新模型;对火星和灶神星等特殊陨石开展系统研究,揭示它们各自复杂的岩浆演化、冲击变质等历史;此外,还开展陨石的分类、冲击变质、地外物质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地质界线与地外撞击事件、以及南极陨石与宇宙尘的考察和研究等工作 天体化学与陨石委员会成员
职 务 姓 名 单 位主 任 林杨挺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 李春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陈 鸣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委 员 欧阳
自远中国科学院
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道德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 王鹤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江峰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陈 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镜实验室邹永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徐伟彪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李大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戴诚达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陈永亨 广州大学化学学院
孔 屏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陶克捷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世杰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琚宜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 李院生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秘 书 邹永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手中有陨,研究交流。不错! 鉴定陨石吗 suxinjianghao 发表于 2013-3-6 08:14
手中有陨,研究交流。不错!
陨石与正义很高兴在 此平台看见您!希望借此平台我们可以更多的交流与学习!
这应该是陨石界的国家队吧,!学习了。 最宝贵的国家财富----科学家。
最宝贵的国家财富----科学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