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崛起与文明的消亡--浅谈太湖陨石研究的意义
文明的崛起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文明通过口传、文字记载的都起源于神话故事,而且都只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而经过考古工作者考证的文明的起源,大都超出了口传与文字的记载。我们的中华文明也不例外。翻开史书,盘古开天辟地总是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句,许多史学家都对此做了种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是让人越看越糊涂。女蜗补天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天塌了下来,至于女娲为什么要炼五色石去补天,大概是天上塌下来的石头也是五色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文明经历洪水泛滥的最直接的见证。我们不禁要问:大禹治水从他的父亲鲧就开始了,为什么传说中、史书上没有告诉我们这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的大地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水。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象征,龙是所有华夏子孙膜拜的神。我们总以为龙是虚玄的没有具体物象的神。可是我们的传说里、文字里确都对龙有具体的形象的描述:它的身影是敏捷的、奔腾的、动感十足的,它的声音是吟啸而过的,它是来自天上的,它会嘘云,它的声音和威猛的形象足以震慑每一位见过它的人,让每一位见过它的人对它顶礼膜拜。龙的传说里总是与火和水有关,它与已经消亡了六千多万年的恐龙没有半点瓜葛。在我们已知的文明起源里,有关洪水的记录还出现在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里,尽管我们无从考证诺亚方舟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讲述这一故事的宗教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个故事能口口相传,并被文字记录下来的,它不会发生在太遥远的过去。耶路撒冷这个与圣经有关,与多个宗教起源有关的圣地,我们能查到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细算下来只有四千多年,这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只能算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这一瞬间的文明发展得如此的迅猛,现代人这个地球上的超级智能生物,从出现文明的曙光,到成为地球的主宰,现代文明的崛起只用了不足五千年。我们没有御寒的皮毛,却能把任何生物的皮毛用来御寒;我们没有狼的利齿、虎的尖爪、熊的力量,却能将所有的猛兽制服;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覆盖率超过了任何生物。现代人无所不能,不仅成为地球的霸主,而且已经登上了月球,在不久的将来还会移居火星。我们真的无所不能了吗? 文明的消亡在中华大地没有口传和文字记载却被考古发现的文明,北有红山文化,中有仰韶文化,南有良渚文化。精致的玉器、精美的陶器,无一不述说着曾经的灿烂辉煌。苏州草鞋山遗址的发掘,证明中国的稻耕文化超过了五千年,也证明了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都一脉相承。没有人能说清楚太湖流域的文明为什么会出现断代的现象,上海马桥文化虽然与良渚文化相隔二、三百年,在地理上也十分相近,但马桥文化却没有精致的玉器,制陶工艺也十分落后。这种文明的退化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北方的红山文化和中原的仰韶文化,也没有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那么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中华大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我们的古老文明出现了普遍的衰退,甚至消亡。 太湖成因之谜在中国的几大淡水湖中,只有太湖是怎么形成的,没人能说得清楚,潟湖成因、构造成因、三江堰塞说、风暴流成因、气象成因、火山喷爆、陨击成因等,都因缺少直接的证据难以成为太湖成因的定论。在王尔康教授发现并证实震裂锥、变形岩在太湖诸岛普遍存在之后,太湖陨击成因逐渐被人们认可。王家超先生发现的溅射物,经过王鹤年教授等人的科学论证,为太湖陨击成因提供了又一确凿的证据,而且将陨击的时间范围缩小在一万年之内的全新世。而我们手中的石头(在没有得到国际陨石命名之前只能称之为石头)被仪器检测出普遍含有柯石英,将为太湖陨击成因提供最关键、最直接的证据。但是太湖成因的复杂性,依然不会因为陨击证据的完整而令人完全信服。就像专家王思潮说的,太湖这么大的“坑”,不是一般的陨石能砸出的,至少需要直径约2公里,时速约15公里/秒的小行星撞击,这样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威力,超过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且必将产生全球性、至少是中国尤其江浙地区大范围的生物灭绝灾难。专家王思潮还说,全新世距离我们在1万2千年以内,从地质变迁来讲,是距我们最近的地质年代。如果真有撞击,就会有因撞击留下的大范围明显痕迹,而我们目前也没有发现此类大范围证据。 文明的消亡和崛起与太湖成因的关系在太湖流域真的没有发生过大范围的生物灭绝灾难吗?很显然在史书上是找不到任何证据的。考古人员已经证明了中华大地上五、六千年前的古老文明,在四千多年前普遍出现了衰退和消亡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和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结合起来的话,再联系到太湖的成因,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当然这只是个假说。我们的专家把太湖的陨击事件放在小行星撞击范畴里,由此为依据的地质变迁确实足以推翻太湖成因的陨击说。发生在2013年2月15日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击事件,为我们提供了陨击事件的新思路,呼啸的声音、划过天际的火流,强力的震撼、巨大的冰窟窿、微小的陨石,一个陨击过程的全新样板,吸引了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这也为太湖陨击成因与古文明的消亡和新文明的崛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四千多年前,天空中有一颗低垂的拖着长长尾巴的星星与太阳一样耀眼。某一天,当一个叫后羿的勇士举起他的弓箭瞄准并射向那颗低垂的拖着长长尾巴的星星之后,它呼啸着从东北方向划过天际,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直扑下来,它将天划破,把地劈开,它是火的长龙,不断咆哮着变得无比巨大。我们生活在良渚文明时代的太湖流域的先人们,他们有的正在打猎,有的正在磨玉,刹那间的巨响,和瞬间而至的火焰,使他们和他们的猎物一样,来不及呼喊就瞬间变成了蒸腾而上的雾气。射日的后羿,被自己的神勇惊呆了,他不仅射中了那颗低矮的太阳,还惊动了天上的巨龙,天公雷声震动,乌云密布,大地开始颤动,高山开始崩塌,瓢泼的大雨没日没夜的下了起来,一个又一个的龙卷风(伏羲)在天际汇合成巨大的洪流。慌了神的仰韶文化后期的人们,奔忙着逃命,泥石流、洪水淹没了昔日的家园,幸运地躲过劫难逃到能够安身的高地上的不同部落的人们,纷纷将自己最美的女人(嫦娥、女娲)拜祭给巨龙天神。当惊魂不定的人们得知是后羿射日触动了巨龙天神之后,首领将后羿及其族人驱逐出了中原。太湖流域本来是一片平原,上面森林密布河网交错,巨大的轰击中心一切都不复存在,离轰击中心最近的地方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被随之而来的布满泥浆的暴雨浇灭,轰击中心变成了一片汪洋。侥幸躲过一劫的良渚遗民大部分只能背井离乡,辗转逃到了中原高地,他们给中原文明带来了琢玉和冶炼技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彗星陨击为太湖成因陨击说,提供了成立的可能,俄罗斯陨击事件的样板,揭开了太湖湖底平浅的理论依据,太湖流域古文明的衰退、消亡,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种种传说,印证了四千多年前的人们目睹并经历了彗星陨击时的种种过程。 太湖陨石研究的意义一个学说的成立不能仅仅依靠假说,它需要多学科广泛的论证,它需要经得起广泛的科学检验。震裂锥、变形岩、溅射物、柯石英虽然能证明陨击坑的存在,但是对太湖陨击这一事件的研究来说,这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人们对彗星的认识不多,就目前我们已知范围来说,它是宇宙形成时冷星云系的产物,它有的穿行在太阳系,有的穿行在银河系,有更长周期的穿行在各星系之间。它的物质是丰富多样的,有研究表明它含有的氨基酸是合成DNA的重要组成。就我们的发现来说,也印证了彗星物质的多样性。因此对太湖陨石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揭开彗星这个星际使者的神秘面纱。太湖陨石坑的复杂性,也将为人们对陨击事件的研究提供一个样本。就我们发现的石头样本来看,太湖地区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大规模陨击。就像有专家质疑的那样,如果在全新世发生了彗星陨击事件,也不足以形成太湖周边的环形山和西山中心岛。有地质专家研究过西山岛最高峰缥缈峰顶的岩石是火成岩,地质年龄六千多万年,西山岛的大部分岩石都与缥缈峰的岩石高度一致,只有延伸至太湖水边的每一个触角般的小山,是地质年龄上亿年的沉积石灰岩。近年来太湖周边大规模的清淤工程表明,太湖底除了薄薄一层淤泥,大量的是取之不尽的细沙黄泥,这又细又均匀的坚实的黄泥成了修筑公路的最好材料。太湖周边每次清淤时都有市民反映发现大量的溅射物。太湖底细沙黄泥的厚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让我们不得不与陨石坑中心锥周边的深沟联想在一起。当然要证实这一联想需要广泛的钻探数据。如果太湖流域发生过多起陨击事件和时间能够确定,将对人们了解地球演变的过程有着非同寻常意义。 如果在全新世的太湖陨击的发生时间能够确定,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它的确立,将使整个人类都要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防范来自太空的威胁,远比防范某个国家的威胁来得更为重要。我们人类如果不想重蹈恐龙的覆辙,就必须高速地发展外太空的研究。地球上的人类需要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来自太空的威胁。 白雪香梅 发表于 2013-6-16 10:40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收藏陨石?这个问题就像哈姆雷特的“生存,或者死亡?”一样,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 ...
您说的太好了,浮云再加一条,“没有认识能力和没有财力的星友,可以通过谦虚学习,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的陨石知识,只要有缘,也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加油,星友!
被柯石英撞了一下腰
当我把两份检测样本中都有的成分,在多晶X射线衍射仪报告上的Coesite输入百度查询时,柯石英的解释赫然跳出,一切出乎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的事发生了。
这两份样本,我们一直都自以为是高度熔融的橄榄石,其中一份我们自认为形成年份比较近的,除了柯石英还含有赤铁矿、针铁矿、方钠石、石英成分。另一份我们自认为形成年份比较遥远的,只有柯石英、方钠石、石英。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份样本都不是橄榄石;意料之中的是它们都含有高温高压冲击反射形成的特殊物质柯石英。
看了不少网友的检测资料,都没有见到柯石英的影子。在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教授的论文《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及其意义》中,也没有找到柯石英的影子,现在柯石英已然握在我们的手中,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
本来还有一份样本在检测时,检测老师说是有六个对称轴的石英,可是要落笔时检测老师说什么也不肯写六方晶系,减去了一半写了个三方晶系,这高温的产物就这么降低了温度,降低的更多的是我们心里的温度。
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坑啊!王尔康教授做了二十多年,确定了震裂锥、变形岩。王家超先生研究了十年整,王鹤年教授他们在此基础上做了七年,确定了溅射物。我们在这个坑里呆了二十多年,本来以为能够将朗斯代尔确定下来,却被柯石英的不期而至撞了一下腰,现在柯石英的成分的确定,将为这个坑的确定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而两种不同形成年代的柯石英,也将揭开这个坑不止一次的撞击形成。
白雪香梅 发表于 2013-6-11 22:24
被柯石英撞了一下腰
当我把两份检测样本中都有的成分,在多晶X射线衍射仪报告上的Coesite输入百度查询时 ...
手机看着有点累。回去一定拜读。谢谢分享。 wrq666515wrq 发表于 2013-6-12 13:51
手机看着有点累。回去一定拜读。谢谢分享。
您在高原上猎陨,还不忘给予我支持,这份真情让我永远铭记! 先发一些太湖湖底的溅射物 我们在靠近爆炸中心区域(只是猜测的)捡到的溅射物都比较小,长形的溅射物有些呈螺旋形弯曲,上面的聚变双晶清晰可见。偏圆形的很像微型的陨石,上面气印熔壳一样不缺,只是有些很轻,中间是泥质的,有些是黑色的石质的,这些黑色的石质的熔壳上有微小的金属圆珠,破碎的黑色石质可见硅盐珠。 我们在另一个离爆炸中心(猜测的)远一些的地方发现的溅射物就比较长,我们的前辈沛公(这是我们对王家超先生的尊称)在石湖捡到的更长,最长达75厘米,有专家说这是太湖地区特有的。 白雪香梅 发表于 2013-6-12 21:12
我们在靠近爆炸中心区域(只是猜测的)捡到的溅射物都比较小,长形的溅射物有些呈螺旋形弯曲,上面的聚变双 ...
谢谢先生!不知该怎样称呼您,想想还是先生比较恰当。您的“文明的崛起与文明的消亡”读后令我震撼和惊讶。太湖陨石的研究,承继了多位科学家研究和探索,令我们感动和敬佩。文中的“溅射物”使我疑惑,“溅射物”为什么会出现在淤泥上面?淤泥下面是“黄泥和黄沙”他们从哪里来的?“黄泥和黄沙”里没有发现“溅射物”吗?“黄泥黄沙”下面又是什么?如果真是“陨石坑”应该会出现“高温、高压冲击熔融的变晶熔岩,我的理解对吗?有疑惑总觉得说出来比较好,总比憋在肚子里好受。先生您说是吗?再次谢谢先生,让我学到了知识!
撞您腰的东东,是否可以发个图片 拜读了!太湖苏州的母亲湖!祝愿你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一切与陨石问题有关的研究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将之公开更是惠及星友。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以及人们能否接受不是问题,因为多了一个观察亊物的视角总是有益的。
多谢您将大作在本网发表。作为本版版主的我更是感到不胜荣幸。我们需要好文章,其心情如久旱盼甘霖一般。
欢迎天下星友在此发表高论,所有因此而引发的争论都会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本网本版是星友大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笫一受益人。每当看到不同凡响的佳作时,都会令我们对作者感激万分!
眼浮雲シ 发表于 2013-6-12 22:28
谢谢先生!不知该怎样称呼您,想想还是先生比较恰当。您的“文明的崛起与文明的消亡”读后 ...
淤泥是湖底的第一层。下面就是黄土,黄土很硬应该是石英质的,黄土下面还有水灰色的也许是碳酸钙质的硬土,这些下面还是土,我不懂地质,最好问问懂地质的专家。溅射物和陨石就在淤泥和第一层黄土之间,因此专家断定是全新世的,陨石的照片慢慢会发,我们还在求证,作为一个星友,向科学界求证是最艰难,也是代价最大的事情。我们的前辈沛公已经在我们前面走了十年。感谢您的热情参与,我们共同探讨。 戈壁顽石 发表于 2013-6-13 00:03
撞您腰的东东,是否可以发个图片
撞腰的东东慢些发图,它们的外表太不像陨石,它们与陨石在一起,可能是落地时破碎的,我们不舍得把大陨石破坏,就挑了一些碎片先做了些检测。谢谢您的关注,愿与您继续深入探讨。 红灯笼 发表于 2013-6-13 01:01
拜读了!太湖苏州的母亲湖!祝愿你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同饮一湖水,共承吴文化传统。感谢朋友关注。 偶是火星人 发表于 2013-6-13 07:51
一切与陨石问题有关的研究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将之公开更是惠及星友。
研究得出的 ...
谢谢版主的鼎力支持!我是新手也不知道会有哪些规矩,希望版主及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