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有准备的仗,效果会好些(文字解说+图片展示)
本帖最后由 石得 于 2016-3-21 23:32 编辑1986年左右的那次全城目击、14年5月1日降落事件,及近两年来燃起的对陨石的热爱,是下定决定用自己的热情去淘它个翻天覆地不罢休的坚强理由。
我所在和搜索的区域属长江中下游地区,属雨水充沛区域,土壤肥厚,找陨石自然是相当难的,即便这个区域的地下陨石很多,你用探测器一个接一个探得,再靠一己之力一个接一个地去挖,真要全部挖出来,想想,那将是多么大的工程!最好的方法当属目测搜索,当然,谁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挖掘陨石,我将十分崇拜!
那么,采用什么办法既省力又省时?个人方法如下(因区位地理环境的不同,不能照抄,当然讲的比较抽象,不够具体,也抄不了,仅供星友参考):
一、制定事先的行动计划。历史的讯息、目击陨落事件、找到的第一课疑似陨石都是制订搜寻计划的依据。首先采用”重点侦查布控“,将适合搜寻条件的、尚处于原始地形地貌的、即将和不能确定是否开发的区域来一次“地毯式轰炸”;其次实时采用“守株待兔、借力发力”的办法,如借城市绿化改造、田间菜地抛石的间隙进行,注意的是,有些区域的抛石需雨水浇注后方可进行搜索;最后等条件一旦成熟,就是”定点清除“了。另外,对于原始地形地貌区域,可不加思索地进行一次性搜索,尽量做到不留死角。
“机会主义”和“挖掘人性的弱点”,在寻找自然小物件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略)。
二、确定目标。如目标事件、目标区域等。本人现阶段性目标就是1986事件中的陨石,即便搜到的不一定是陨石
,也算是一次实战的经验总结。
三、划定搜寻范围:以1986年发生的目击陨石雨事件为例,按目测仰角(视觉方向与地面的夹角,分5个点,从40-80度;陨石群飞行高度按9个点测算,从10000-90000米。这样做可以提高涵盖率)计算出大致的跨度范围。
四、搜寻时间和时段的选择:尽量避开施工时段,抛石被泥浆包裹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就等雨水冲刷后进行;时间和时段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快、狠、准”。“快”,指行动快;“狠”,指下决心要狠;“准”指判断要准确,包括时间和落点的准确判断。
下面这块就是针对1986年左右的陨落事件进行搜索所获得的样品。图片如下:
以上疑似陨石经磁吸力试验,显示为弱。样品比重3.5左右。未作切片。 发现时间为2015年10月10日上午。
发现于城市北区某医院新建住院大楼附近。大楼门前不远处为上坡,因沿坡下修建绿化带,杂石被抛到坡上水泥地而发现。它可能不属于那次事件的产物,也可能不是陨石。
说的不全面,不完整,语词混乱,谅解!
恭候路过的星友评论!
杂石 发表于 2016-3-22 01:54
福尔摩斯现实版,
朋友猜的沾上边了,处理的案件不少,成功率大概100%,还赢得信任和口碑。但离福尔摩斯还差得比较远。谢谢点评!
货真价实的地球货。 可能性较大。 玩是玩心态,是与不是无关紧要开心就好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阿弥陀佛 经后期分析,该样品非陨石,特此申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