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呢,就要考虑自己手里有磁性的石头是什么?
陨石是否为"定向坠落"决定其市场价格, "定向坠落"的陨石是指陨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保持了稳定的方向性,并且途中没有经过翻滚的陨石。 定向坠落的陨石在研究陨石来源的问题上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按照"物以稀为贵"的自然法则,因此其市场价格通常是普通陨石的10倍以上。 12公斤篮球大的定向,密度为4.14,应属于古老星球地幔中段的物质,应该是很有科研意义的。 铁陨石中含有90%的铁,8%的镍。它的外表裹着一层黑色或褐色的1毫米厚的氧化层,叫熔壳。外表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坑叫做气印。此外还有形状各异的沟槽,叫做熔沟。这些都是由于它们有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而形成的。铁陨石的切面与纯铁一样,很亮。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由中国陨石猎人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该类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石铁陨石根据起内部的主要成分和构造特点分为:橄榄石石铁陨石(PAL)、中铁陨石(MES)、古铜辉石——鳞石英石铁陨石。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若它们在大气中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陨星”或“陨石”。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单个流星的出现时间和方向没有什么规律,又叫偶发流星。火流星也属偶发流星,只是它出现时非常明亮,像条火龙且可能伴有爆炸声,有的甚至白昼可见。许多流星从星空中某一点(辐射点)向外辐射散开,这就是流星雨。陨石是太阳系中较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后未完全燃烧尽的剩余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是最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 火流星,看上去非常明亮,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有的火流星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火流星的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发着“沙沙”的响声,有时还有爆炸声。火流星消失后,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流 星 雨,在各种流星现象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属流星雨现象。当它出现时,千万颗流星像一条条闪光的丝带,从天空中某一点(辐射点)辐射出来。流星雨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如仙女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等。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著名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宝瓶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中国在公元前687年就记录到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载。 炉渣 不是陨石。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