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白鹿
发表于 2021-6-2 18:01:58
雷公墨的概率比较大,头部瓦楞状缺失疑是磨蚀原因,是否确认样品是雷公墨需强光验色和高清晰图片验证。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19:11:45
()2021-6-2 17:27
ī
ллīлл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19:55:18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11:55
谢谢老师的点评,可能是图片不清晰的原因造成不好观察,另外也是因为我拍照水平与技术的问题也有待提高, ...
老师,你好!我用显微镜下拍了几张照片,麻烦老师再指导一下,谢谢!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20:07:47
神奇的白鹿 发表于 2021-6-2 18:01
雷公墨的概率比较大,头部瓦楞状缺失疑是磨蚀原因,是否确认样品是雷公墨需强光验色和高清晰图片验证。
谢谢老师点评,大家都评估是雷公墨,这点来说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焦点在头部的瓦楞状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是烧蚀、流水、还是风沙?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好奇!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20:21:19
艺海画廊(莆田) 发表于 2021-6-2 17:27
强光手电照射能透光么?应是雷公墨的可能性大;
谢谢老师点评,强光照射,整体是不透的,只是裂口或偏薄处才透,有两张局部透光图片本来是展示回复你的,但不知为何跑错楼层了,真不好意思!
我于万物之中
发表于 2021-6-2 21:06:27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2 20:21
谢谢老师点评,强光照射,整体是不透的,只是裂口或偏薄处才透,有两张局部透光图片本来是展示回复你的, ...
雷公墨无疑,经过了流水的冲蚀
小石之韵
发表于 2021-6-2 22:07:59
从现在的信息看,表面形态上有两种特点各异的浅凹坑,个人意见倾向于“雷公墨”二次局部重熔,至于这个二次重熔是怎么出现,这个样品应该有研究价值。
小石之韵
发表于 2021-6-2 22:16:55
雷公墨的表面形态是坑内有坑,虽然浅凹坑不大,但大坑内有中坑,中坑内还有小坑,甚至有些小坑内还有更小的坑需要放大才能观察到。本样品中可见较大的条带状“凹坑”内并无典型的坑内有坑的情况。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3 00:01:42
小石之韵 发表于 2021-6-2 22:16
雷公墨的表面形态是坑内有坑,虽然浅凹坑不大,但大坑内有中坑,中坑内还有小坑,甚至有些小坑内还有更小的 ...
谢谢老师的点评,老师对普通雷公墨的描述的确如此,而且表达亦清晰到位,用坑来表达可能更准确一点,坑中有坑,大坑中坑小坑都是密密麻麻分布在体表,更没想到老师对雷公墨的了解与认识达到如此了如指掌的地步,确实让我敬佩!谢谢老师的指导!
新医大赵冬权
发表于 2021-6-3 08:57:12
样品不是陨石,个人认为就是冲击玻璃类的。
草原猎星人
发表于 2021-6-3 20:32:48
不是陨石。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3 23:17:03
新医大赵冬权 发表于 2021-6-3 08:57
样品不是陨石,个人认为就是冲击玻璃类的。
谢谢老师的点评,是的,大家都是认为是冲击玻璃,谢谢!
南流石人
发表于 2021-6-3 23:17:25
草原猎星人 发表于 2021-6-3 20:32
不是陨石。
谢谢老师的点评!
qgs
发表于 2021-6-4 00:47:41
飡еγγ
qgs
发表于 2021-6-4 00:48:04
飡еγ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