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雷公墨”,我们可用反证法看看陨石冲击玻璃论。
首先,我们假定陨石冲击玻璃论是科学事实。
那么,冲击必须是核爆级的,也就是说陨石体量足够大,从现存的陨石坑看,核爆级体量的陨石不可能很小,所以其冲击核爆产生的溅射物应该不是单一的。但是,几乎所有的Tektite散落区,各个散落区的Tektite样品的原生物质含量、色泽大都基本一致(后期污染除外)。就算是沙漠物质
比较单一,核试验爆炸玻璃都显示含有多杂质、多颜色特征。何况,偌大的澳亚散落区,若是其单一的一次冲击,其冲击面恐怕要比
沙漠核试验要大得多得多,但这种散落上万公里的“雷公墨”,居然是如此的“单纯”。
再一个问题。假定是核爆级冲击时高温熔融物质形成了Tektite物质本体,溅射到空中、甚至飞出太空后再回坠入地球过程中与空气摩擦
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外观形态。那么,在爆炸初始熔融的瞬间,物质本体必须尚在熔融状态时也就几乎同时被溅射了出去,而且溅射速度
还不会小于逃逸地球所需的初始速度11.2千米/秒。而在地球表面空气密度较高,冲击产生的熔融态物质,以11.2千米/秒的速度溅射,
空气阻力必然瞬间把它裂解了。另外,什么力量能将一块熔融的液态物瞬间溅射出去让其获得11.2千米/秒的速度,而熔融物不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