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2021-9-18 15:25 编辑
2018年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夜晚观看流星后拾得疑似近地小行星3200Phaethon陨石 1、求鉴定并且捐赠部分样品用于科学研究文字描述 A. 样品来源:2018年12月14日晚零时左右我舅舅偶然观看到一年一度双子座流星雨,其中一颗流星比较大并且明亮,照亮大地,宛如白昼,偏红色,感觉落在屋外不远处,快降落到地面时无光亮,第二天早晨寻找果然发现于菜地垄台一小斜坑内,西偏北方向与地面约30度角射入土层,入土行程15cm左右,最深处8cm左右,当时是冻土,如果是夏天可能还会更深,土坑被撞击方向略微隆起有两处裂缝(见图)。 B. 采集地环境描述:寻获地点在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农村菜园子里,乌拉街满族镇位于吉林市北部"二松"冲击平原上,幅员面积是188平方公里,是吉林市的蔬菜基地 ,一眼望去几十里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 C.被磁石吸引的程度: 弱磁性.(见图) D. 样品状态:没有人为除锈、其中一个断裂面打磨过、未进行其他人为加工,发现后的几天里从20摄氏度左右的屋子里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室外后其吸水结冰第二次自然断裂(见图)。第一次断裂是12月15日早上在坑内发现的时候,都是大约中间位置断裂。 E. 样品密度:密度1.85g/cm3,总重量约50g、尺寸最大处约50mm。 F.综合叙述: 1. 第一眼感觉像燃烧过的煤石,再一观察既像紧实的土块又像石头。没有明显的熔壳,外部边缘圆角部分是灰黑色接近烟熏样,内部棱角分明部分是褐色像火烧过的颜色。估计在大气层中飞行期间多次碎裂,像次生熔壳。弱磁性。奇特的是冰点上下的冷热交替会吸水结冰然后中间位置断裂,2018年冬季雪少,如没有被发现估计一个冬季到春天过后冷热交替将粉身碎骨无处寻找。测量密度时用细线吊在水杯中有汽包冒出,就像泡瓷砖冒泡一样。 2. 此石密度1.85g/cm3与双子座流星雨的密度2.0/cm3很接近。几乎所有的流星雨都是由彗星的尘埃流产生的,唯有双子座流星体是由小行星(3200 Phaethon) 碰撞产生的岩石矿物组成的,成分与碳质球粒陨石接近(参考资料来自《陨石户外搜寻与鉴定》17页)。
1.1其中一部分
1.3其中一部分
1.2其中一部分
2 撞击坑
3 断裂成两半
4 弱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