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3

2018年目击陨石现场及陨石体简单描述及图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简要描述:
A. 样品来源:看见流星陨落后,三年后在下落范围找到
B. 采集地环境描述: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约8公里,当地是沙石地和戈壁状态,比较干旱,采集地点为小沙丘半坡,附近有零星植物,气候干燥少雨,无洪水通过。
C. 样品被磁石吸引的程度强弱:较强,有明显吸磁性。
D. 样品状态:没有处理过,采集后一直塑料袋包装,整体形状保持原貌。
E. 样品密度:不详。手感密度比石头大,比铁小。1号密度较大,3号次之,2最轻。这三种都是在同一地区100平方范围内找到的
F. 其他文字项目:散落在约100平米的地方1000多块,小的硬币大小约15克重,大的有3公斤,外观特征有反光晶体状,或碳块烧蚀状,个别有明显烧黑皮壳,经与《天外来客》第40页实物图片(图3.8)对比,疑是罕见的CI型碳质球粒陨石,听说这个类型的陨石及少见,是无价之宝。

可见明显的黑色烧蚀壳

可见明显的黑色烧蚀壳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1号)侧面.jpg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2号).jpg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2号)另一面.jpg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3号.jpg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3号侧面.jpg
现场烧结物(4).jpg
坠落现场(5).jpg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您好,为了便于鉴定请认真阅读后按鉴定版规发帖   
中国陨石网★☆--- 鉴定版版规 ---☆★
http://www.qqyunshi.com/thread-159792-1-1.html
严格按版规发帖,是对您样品负责任的态度!!!不按版规发帖,不予鉴定,请重新按版规发帖!!!
同一块样品(图片不超过四幅)一个帖,而不是把不同样品混合发在一个帖里!!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外来》书页上的图片.jpg
2018年新疆目击陨石(4).jpg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戈壁寻星记:与苍穹对话的三年

序章:天火坠落的黄昏

2018年盛夏,新疆乌鲁木齐南郊。太阳收敛起它炙热的锋芒,正缓缓沉入地平线,将西边的天空渲染成一幅巨大的、暖色调的油画。赭红、鎏金、橘粉交织在一起,如同打翻了神的调色盘。在这片辽阔的背景下,一座孤寂的小山包静静伫立,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山包之上,几间房舍的轮廓被夕光勾勒得格外清晰。

我们一家人正站在房前,享受着这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晚风拂过,带着戈壁滩特有的、混合着沙土与蒿草的气息。脚下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喧嚣远去,只剩下天地间的宁静与宏大。就在这闲谈的间隙,目光无意间扫过南边的天际——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一道极其明亮的光痕,撕裂了渐变的暮色帷幔。它不是记忆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羞怯的流星,而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决绝的火焰,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姿态,从苍穹的深处猛扑下来。它的光芒如此夺目,甚至在一瞬间盖过了天边的晚霞,像一位才华横溢的悲剧演员,在落幕前迸发出全部的生命激情,在舞台上划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尾部拖着一条耀眼的、蓝白色的光带,如同神祇遗落人间的一条钻石纱巾。

我们的交谈戛然而止,所有的目光都被这宇宙的奇观牢牢攫住。心中涌起的不是浪漫,而是一种原始的震撼。它坠落的方向,目测不过五公里开外,那片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由戈壁、草甸和起伏丘陵构成的广阔天地。光芒在接近地平线时骤然熄灭,仿佛被大地无声地吞没,但它的影像却像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视网膜和心坎上。

“如果不是这季节植物茂盛,我们肯定能看到它砸在地上的样子!”兴奋的议论瞬间炸开。我们所在的山包是这片区域的制高点,向南望去, indeed 一览无余。那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感,点燃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探险火种。它不是一个遥远的天文现象,而是一个“落了下来”的、触手可及的宝藏。关于陨石价值连城、是宇宙珍贵样本的传闻,此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那道璀璨的轨迹紧密相连,化作一股实实在在的、诱人的引力。

第一章:暗夜初探与希望的微光

当天夜里,我终究按捺不住那颗被“天火”灼烫过的心。手持强光手电,我独自踏上了寻找的旅程。手电的光柱像一柄利剑,劈开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远离了居民点的灯火,戈壁滩的夜露出了它最本真的面目。星空低垂,银河仿佛一条缀满碎钻的浩瀚河流,在头顶无声流淌,冷漠而壮丽。

脚下的路崎岖不平,耳畔是风声,以及自己粗重的呼吸声。手电光所能照亮的范围有限,光圈之外,是无边的、令人心悸的黑暗。偶尔,远处会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嚎,那声音悠长、苍凉,像冰冷的锥子,刺破夜的寂静,也提醒着我这片土地潜藏的危险。那些关于戈壁狼群和其他食肉动物的传说,此刻不再是故事,而是可能潜伏在每一块岩石阴影后的真实。

我像是一个试图在大海里捞针的愚公,目光扫过每一处可能隐藏奇迹的角落:裸露的岩石背后,低矮的骆驼刺丛中,干涸的河沟旁……那道辉煌的轨迹所指的方向,在具体的搜寻中,化作了无比庞大的、令人迷茫的未知。兴奋感在寒冷的夜风和体力的消耗中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无力感。几公里的范围,在白天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暗夜里,它仿佛被无限放大。

理智最终战胜了冲动。继续深入,不仅找到陨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身的安全也难以保障。我停下脚步,回望来路,山包上家里的灯火早已看不见,只有手电光在无垠黑暗中划出的孤独光弧。我带着一丝不甘和满满的疲惫,踏上了归途。那个夜晚,我枕着对流星的回忆和对未知宝藏的憧憬入眠,梦里都是那片璀璨的星空和那道坠落的火光。

第二章:三年执念,行走在时间的荒原

从那个夜晚开始,一项漫长而孤独的“事业”启动了。我成了南郊那片戈壁滩上一个固定的、执着的移动点。只要有空,我就会背上水壶、干粮,拿着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白天用它观察岩石的反光),再次走向那片被流星“标记”过的土地。

春天,积雪融化,地表裸露,我踩着泥泞,仔细搜寻被雪水冲刷出来的新痕迹。夏季,烈日如火,炙烤着大地,空气因高温而扭曲晃动,我汗流浃背,在蒸腾的热浪中俯身辨别每一块可疑的石头。秋风萧瑟,卷起千枯的草叶和沙尘,给我披上一身“自然的外衣”。冬季,寒风如刀,大地封冻,我踩着嘎吱作响的积雪,在苍茫的白色中寻找那万中无一的异色。

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希望如同戈壁上的海市蜃楼,时而清晰,时而缥缈。我经历过无数次“疑似”的狂喜——一块带着熔壳的深色岩石,一片反射着奇异光芒的金属碎屑,都会让心跳骤然加速。但仔细辨认后,大多不过是地球岩石开的玩笑,是铁矿渣或是其他冶炼产物。兴奋的泡沫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破灭,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寥和自我怀疑。

那片广袤的戈壁,像一位沉默而严苛的老师,用它无垠的空间和流逝的时间,考验着我的耐心与信念。它时而用风沙鞭挞我,时而用酷暑煎熬我,时而又用绝美的、空无一物的景致嘲弄我。我就像《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只不过我的大海是这片金石滩,我要征服的不是马林鱼,而是那颗来自星辰大海的“圣杯”。疲惫和沮丧时常来袭,那个夏天的傍晚景象,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唯一灯塔。我反复咀嚼那份记忆,用它来擦拭被现实磨得有些模糊的希望。

第三章:神启时刻,与天外來客的邂逅

转眼,已是三年后的又一个夏天。2021年,当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寻找本身,几乎要将它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我、与戈壁的对话时,命运终于展现了它戏剧性的一面。

那依然是一次寻常的搜寻。我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超出了最初设定的五公里范围,扩展到了约八公里外的一片区域。这里地势略有起伏,遍布着风蚀地貌和大量的砾石。阳光斜照,在一块略显低洼的、沙土颜色偏浅的地带,我的目光被一片异样的景象吸引住了。

那是一片散落的、大小不一的块状物。它们与周围灰黄色的戈壁砾石截然不同,呈现出一种沉郁的黑色,或是带着氧化痕迹的金属银色。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一群沉睡的、来自异世界的精灵。我的心跳在那一刻漏跳了一拍,随即开始疯狂地擂鼓。一种强烈的预感,像电流一样瞬间传遍全身。

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走近,蹲下身,用颤抖的手拾起最近的一块。它比同等体积的地球岩石要重,表面覆盖着一层焦炭般的、薄薄的熔壳,上面还有着类似拇指按压过的气印痕迹。再拾起一块银色的,入手冰凉,呈现出金属特有的质感。我环顾四周,天啊!不止这几块!放眼望去,在这片不算太大的区域内,星星点点,或半埋土中,或裸露地表,竟然散落着大量这样的物体!

最大的那块,静静地卧在洼地的中心,像一头憩息的黑色巨兽,我费力地将其抱起,估摸着有近三公斤重。而小的,则只有指甲盖大小,几克重,如同星辰破碎后留下的璀璨碎屑。我粗略估算,总数竟有上千块之多!它们像是三年前那场盛大宇宙烟火表演后,最终洒落人间的、凝固的烟花弹片。

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三年的坚持、无数次的失望,都化作了巨大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激动和喜悦。我站在那片洼地里,仰头望向湛蓝的天空,仿佛能穿越时空,再次看到那道辉煌的轨迹。这一次,它不再虚无缥缈,它的终点,就在我的脚下。

第四章:无声的史诗,CI陨石的无价之谜

我将这些“天外来客”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带回家里。接下来,是漫长的比对和研究过程。我查阅了大量的陨石资料、图鉴,甚至想方设法与一些经过鉴定的陨石实物进行对比。

它们通体黝黑或金属银灰,质地致密,重量沉手。在放大镜下,那些熔壳和气印特征更加清晰,仿佛是它们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与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进行殊死搏斗后留下的“伤疤”,记录着那段短暂而狂暴的旅程。

更令人震惊的发现还在后头。随着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倾向于一个惊人的猜测:这些陨石,极有可能是极其罕见的CI型碳质球粒陨石。这类陨石,是陨石家族中最原始、最珍贵的成员之一。它们就像是太阳系形成初期,未曾被彻底熔融改变的“原始建筑材料”,是凝固的星云,是行星的胚胎。

科学家们认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保留了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的原始化学成分,富含水和有机化合物,包括构成生命基础的氨基酸等。它们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承载着生命起源秘密的“时间胶囊”,是来自太初时代的信使。每一块CI陨石,都是一本等待破译的、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无字天书。

“无价之宝”——这个词用在这里,绝非夸张。它的价值,并非主要来源于市场上有多少货币与之等价(尽管其经济价值也确实惊人),而在于其无可替代的科研价值。它是人类触摸太阳系童年、探索自身来处的唯一实物标本。它比黄金、钻石都要珍贵无数倍,因为后者只是地球的瑰宝,而它,是星辰的遗产,是宇宙的馈赠。

我凝视着这些沉默的块体,它们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在那粗糙的外表下,却封存着开天辟地的壮丽史诗。想象它们曾在深邃的太空中漫游了亿万年,见证过恒星的诞生与死亡,最终跨越难以计量的遥远距离,与我这渺小的个体,在这颗蓝色星球的戈壁一隅相遇。这不仅仅是三年来我找到了它们,更是它们在茫茫人海中,等待了我的到来。这是一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可思议的缘分。

尾声:星尘与凡人

从小山包上遥望那道天火,到三年后亲手捧起这些冰冷的星尘,这段旅程,改变了我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寻宝,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那道划破夜空的流星,像一句谶语,点燃了凡俗生活中的一丝浪漫与渴望。而其后三年枯燥乃至痛苦的寻找,则是对这份渴望的锤炼与验证。它教会我坚持的意义,让我体会到在宏大时空面前,个体信念所能迸发出的微弱却坚韧的光芒。

如今,这些来自远古星辰的碎片,就安静地躺在我的身边。它们沉默着,却仿佛在诉说着最浩瀚的故事——关于宇宙的诞生,关于生命的奇迹,关于机缘巧合,也关于一个普通人在戈壁滩上,用三年时光,书写下的与苍穹对话的传奇。

我们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是星尘坠入了凡间,也是凡人,拥抱了星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陨网✪国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10-14 11:44 , Processed in 0.0692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