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02|回复: 32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3 15: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建(网名7+2),因为7+2=9,因此,我们尊称他为9哥。连续4年,赵哥与9哥是每年必见,不光是友情深重,更重要的赵哥以9哥为偶像,是他忠实的粉丝,9哥不凡人生,令赵哥敬羡、神往。
本来今年相约长沙矿展,但因9哥在北京开会,于是,赵哥打了个时间差,在长沙、花垣、重庆多逗留了数日,于9哥从北京返程之日抵达了成都。
这天,9哥刚下飞机,就与接机的夫人一起赶至赵哥下榻的宾馆,将赵哥接到家中。
       这里赵哥先介绍一下9哥的简历吧。刘建,48岁,成都人,曾服役于黄继光部队,空降兵。华西都市报社首席记者兼品牌总监。“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世界上第一位完成7+2(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极和北极极点)极限探险的记者,国家级登山健将。2007年4月,借调到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担任三级项目专家,参与珠峰火炬传递工作;2008年8月在成都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中华户外网形象代言人。9哥刘健所获荣誉:
       2004年2月   荣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证书”
       2005年           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2005年12月  世界上第一位完成7+2(七大洲最高峰登顶+徒步达到南北两极)的新闻记者
他的登山探险户外活动经历:  
1999年9月 采访报道中日大学生联合攀登“雪宝顶”
2000年 攀登成都第一峰“大雪塘”
2000年 跟踪采访“玉珠峰”山难 接触正规训练
2001年7月 新疆慕士塔格7546米登顶
2002年1月 非洲乞利马扎罗山(5895米) 登顶
2002年5月 成都第一峰“大雪塘”5364米 ,登顶
2002年6月 北美洲麦金利山(6194米) 登顶
2002年8月 采访报道“北大西夏帮马山难”
2002年10月 四姑娘山大峰(5025米)见证王石张朝阳会师,登顶
2003年5月 珠穆朗玛峰(8844米) 登顶
2003年12 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4897)登顶
2004年1月 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6964米)登顶
2004年5月 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5634米)
2005年 5月 登顶澳洲最高峰科休斯科
2005年4月 徒步到达北极极点
2005年12月徒步到达南极极点
1986年、1993年、1994年、1998年、2006年5次上长江源头参加科考漂流探险.
2005年10月-11月,参加中科院横穿可可西里科考活动。
2006年5月,参加“剑南春”万里长城科考活动,全程考察长城的保护情况。
2007年3月-2008年12月,借调到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担任三级项目专家,参与珠峰火炬传递新闻中心工作;
2008年8月在成都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9年10月,参加为成都第一峰测量身高的科考活动并登顶。
2010年2月1日8点,攀登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登顶。
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又一个的壮举。他的生活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吧。在9哥刘建的家里,赵哥第一眼见到是客厅大茶几上摆放着的两架显微镜。周围是一些正在修复中的化石。这是9哥除了户外、登山、探险、摄影之外的爱好之一。在他跃层的楼上和楼顶的储藏室里赵哥一睹了9哥的珍藏,这简直就是一个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馆,其主人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化石收藏大家,自叹不如的同时,向9哥讨教了一些所收藏化石的名称和知识,还了解到了9哥的更多的生活侧面。没有重大活动时,9哥下班回家就与这些石头为伍了。我们知道,修化石是个要有耐性复杂细致的辛苦活儿,粉尘满天飞,又脏又累!然而,9哥把他当成了业余时间的一个乐趣。由于好奇,我问9哥如何解决粉尘飞扬的问题,他拿起一块正在修理的化石做起了示范。原来是将化石固定后,右手持雕刻笔,左手拿着吸尘器,哈哈,亏他想得出来,粉尘全部被吸走了。接下来就是噪音问题了,我问9哥怎么办,他笑答道:“你嫂子看电视、休息时我停工”。9哥夫人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她酷爱打球,晚上9哥给赵哥安排的接风宴,因为电视上有场赛事直播,因此她没能前往。
9哥徒步是长项,骑马也是高手,在南疆戈壁也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年他骑行一天,还在百里外遇到了“安拉的眼泪”(新疆铁陨石)。9哥刘健博学,他的爱好是非常广泛的,对化石、琥珀、陨石等方面也多有研究。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刘建,赵哥摘了几段报道请大家一阅。



刘建--第一位完成7+2极限探险的记者
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刘建第一次的户外经历是1986年,他到长江源头漂流。第一次登雪山则是1995年和几个朋友爬梅里,那个时候他连冰爪都没见过,后来被王勇峰队长笑噱“无知者无畏”。
       “7+2”结束后,刘建成名了,他因为登山成了国家级运动健将,也成了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的获得者。说到这些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刘建承认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改变。
       刘建认为对他来说,这次“7+2”的成功,重要的不是他自己“完成”了,而是他见证了中国人完成“7+2”的全过程。在登山中,虽然他的角色不停地在记者、队员、厨师、“蒙古医生”中变换,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而对于“7+2”是否有意义的提问,刘建认为那是不容置疑的。
       他说:“‘7+2’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或者一道加减法题,它展示了中国从体育、经济、精神各个方面同世界的接轨。最大的意义就是中国人勇敢地走出了国门,走出了封闭的环境,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有钱了,强大起来了。”
       听到将“7+2”形容为纯属拿着钱烧包,甚至有人把它看成只要有钱就能办成的事,刘建还是有一些难过,但他没有再说什么。
     “如果完成‘7+2’算是成功的话,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好的老师和队友,当然还有钱和运气。”他说:“钱肯定是需要的,它要被用来做物质和安全保障,但是无论如何,人总归还是得自己登上去自己走下来吧,没有一定的基础,也不容易完成。”

身背步枪 本报记者刘建将登顶印尼查亚峰(图)
2010-01-28 06: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带枪是因为要穿越叛军控制的地区,这在刘建的登山经历中还是第一次
        由7名国内著名山友组成的攀登队于1月24日从北京出发,前往印度尼西亚攀登世界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曾完成“7+2”壮举的本报记者刘建,昨日已行进在原始丛林的秘境之中,冒着各种危险接近查亚峰。因当地常年被叛军控制,攀登队配备了一把M16和一把来复枪(这在刘建的登山经历中还是第一次),预计1月31日抵达海拔4200米的查亚峰大本营。
  挑战查亚峰是为“7+2”更有分量
  昨日,刘建通过铱星电话告诉记者,他们一行7名登山者,经成都-北京-新加坡-雅加达3天的航程后,于1月25日顺利抵达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然后换乘一架小飞机,颠簸近5个小时后降落在印尼东部小镇――缇米加。这里也是通往查亚峰的起点。
  2005年就已经成功登顶了另一座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的刘建说,再次挑战查亚峰,是为了弥补“7+2”大满贯的遗憾。据了解,查亚峰位于印尼最东部新几内亚岛的西巴布亚省上,因新几内亚岛归属于大洋洲,所以查亚峰被认为是大洋洲的最高峰,而澳大利亚科修斯科峰也被人们认为是“大洋洲最高峰”。“不管两者谁是真正的大洋洲最高峰,对我来说如果能成功登顶查亚峰,7+2才更具分量。”
  当地时局不稳登山队配备M16
  刘建说,在缇米加镇,刚下飞机的队员们被当地人围着看稀奇,还冲着他们挥舞手中的长矛和弓箭。一名年长者还往飞机上挂了一个长葫芦形的饰品,这让队员们感到友善。但这个常年被叛军控制的地区,还是让刘建一行人感到了一丝紧张气氛。登山队雇了27名背夫、两名当地向导和一名伙夫。为安全起见,登山队还配备了一把M16和一把来复枪。向导告诉他们,由于不能乘直升机前往查亚峰大本营,只能徒步穿越原始秘境到达海拔3800米的过渡营地。向导还不断叮嘱,在进入某些区域后千万不能拍摄,一旦被发现很有可能被扣押下来。听了向导的一番“警告”后,大家都觉得很惊险,处处小心翼翼。
  6次“过路费”最多给了10美元
  刘建说,1月26日,在向导的带领下登山队选择了相对安全的一条路线。从缇米加镇出发后,最令队员激动的事,是见到完全原始的生活状态。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妇女穿草裙,男人不穿衣服,但在生殖器上戴着一个护套。在8小时的徒步行程中,登山队遭遇了6次索要“过路费”的行为。“当地人拦住去路,向我们要过路费。多的一次给了他们10美元才被放行,这算好的了,听说有人一路被劫了11次。”电话中传来了刘建爽朗的笑声。
  26日下午5点左右,攀登队在一个名叫Sugapa的地方,找到一个山谷扎营。虽然一路艰辛,但刘建说,印尼厨师每天都给他们做地道的印尼炒饭,还有炸鸡和土豆泥吃。26日,登山队第一次用铱星电话通过断断续续的信号向国内的亲朋好友传回消息。
  进入原始秘境丛林隐藏很多危险
  刘建说,昨天,登山队开始了最艰难的行程。他们进入了查亚峰下的原始秘境,因为是热带丛林加上下雨,尽管队员们换上了长筒雨靴,可是齐膝稀泥还是让人不断地摔跟头。徒步丛林隐藏着很多潜在危险,叫不出名字的怪虫子也咬得每个人浑身是包,当地一种兽类发出的类似婴儿哭泣的叫声,也一直环绕在大家耳边。大部队还与一条蟒蛇不期而遇,毒蜘蛛及各种各样的虫子等有毒生物也让他们不得不放慢速度加倍小心。下午两点抵达扎营地的计划被延时近4小时,5天徒步到查亚峰海拔4200米大本营的计划也延至6天。不能夜间拍照,不能好奇动手触碰各种动植物,一定要紧跟着向导的步伐,不能掉队。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严格规定,让这次查亚峰之行变得异常神秘和万分惊险。


组图:7+2人物:刘建

“在困难面前永远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
——记中国第一个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媒体记者刘建

与登山结缘
        刘建与登山结缘始于1999年采访报道中日大学生联合攀登四川雪宝顶,他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迅速成长。2000年,刘建采访青海玉珠峰山难并参与救援,开始接受正规的登山训练;2001年,刘建登顶新疆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2002年2月,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同年5月,登顶“成都第一峰”海拔5364米的大雪塘;6月,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当年8月,他不顾身体的极度疲劳,进藏采访报道北大希夏帮玛山难,并参与救援;同年10月,刘建登上海拔5023米的四川四姑娘大峰,采访报道了搜狐总裁张朝阳和万科老总王石的胜利大会师。
       2003年5月22日,在人类纪念登顶珠峰50周年之际,刘建作为业余登山者和一名新闻记者,发扬顽强的拚搏精神,克服了44个小时粒米未进的极限状态,成功登顶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在顶峰发回了现场报道。由此,刘建成为中国第一位顶上珠峰的记者。回来后,总有人问他:战胜身体极限,勇攀珠峰的动力是什么?刘建说:“在困难面前永远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
前进中
        登顶珠峰,刘建创造了自己记者生涯的一个新高度,实现了人生梦想。而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新闻记者,他更多的时间并非登山,而是拚抢在新闻第一线,以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诠释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这8个字。因为他始终牢记跨入新闻门槛时,一位老记者赠给他的名言:“对新闻目标,要不断靠近靠近再靠近。”
攀登(4月23~28日BC-ABC-7028-750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建及队友登上珠峰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专门给他们发去贺电;登山队抵达北京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还联名给刘建及华西都市报发来贺电;中国记协、四川记协和中登协、四川省体育局、省登协等也纷纷发来贺电。刘建及队友返回成都时,省领导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与王队长在一起
ABC
       因为成功登顶珠峰,刘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运动员最高荣誉——“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在新华社评出的“2003年度十大体育新闻事件”中,刘建及队友的登顶珠峰被评为年度第三;刘建个人还被评为2003年度“四川省最佳登山运动员”。
       2003年8月,《华西都市报》正式提出“冲击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刘建登山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登山行为,它更是现代传媒的精神的具体体现——那就是不畏艰险、不折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读者,哪里就有报道。不管是高山绝顶,还是万丈深渊,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2003年12月初,中国登协成立“2003年南极南美登山队”,队员包括刘建、王石、陈骏池等登顶珠峰的原班人马,在著名登山家、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带领下,于2003年12月16日从北京出发,经巴黎、圣地亚哥、彭塔阿雷纳斯转飞南极,12月23日凌晨,刘建等人抵达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大本营,正式开始攀登。原计划9天后,即2004年元旦登顶文森峰,但由于登山过程中,队员状态良好、天气情况理想,刘建等人提前4天完成攀登计划——于2003年12月28日凌晨登顶海拔5140米的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刘建因此成为唯一一名登顶南极最高峰的成都人。
       随后,登山队转战南美,克服了饮食不适、拉肚子、高空风等不利因素,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22日22点左右登顶南美洲最高峰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峰。此举意味着中国业余登山运动员向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迈进了一步,也意味着华西都市报向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登顶厄尔布鲁士
       2004年6月,刘建成功登顶欧洲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2005年6月18日,在经历一夜暴风雨的生死考验后,刘建终于在大洋洲的科休斯科峰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梦想。华西都市报为实现这一梦想,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
刘建因在新闻报道领域的突出贡献,被中国记协评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刘建的下一个目标是完成世界探险的极限“7+2”,即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并穿越南北两个极点。他和队友已于2005年4月24日成功穿越北极点,预计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完成“7+2”的目标。
玉珠山难 他和队友护送遗体下山
       在新闻采访时,刘建始终牢记“靠近、靠近再靠近”的新闻理念,从不放弃目标,有时由一个旁观记录者直接进入新闻主体,甚至成为新闻主角,登山就是一个例子。
       2001年8月2日14点27分,当他迎着强劲的西风艰难地登上新疆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顶峰时,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印有“华西都市报”字样的旗帜,用牙咬住一角,两手将它紧紧地抓住,冲着蓝天徐徐展开……他哭了,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霎时凝结成冰粒……。此后,非洲的乞里马扎罗峰、北美洲的麦金利峰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一座座高峰上一次次飘扬着五星红旗和《华西都市报》的报旗。刘建成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更没想到的是,他去采访别人,自己却成了新闻人物,他成了中国登得最高的记者。
      攀登慕士塔格峰是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一次“特别行动”,刘建是惟一的特邀代表。原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亲自给他发来邀请函,邀请他随队采访慕士塔格登山队。王勇峰——这位登上过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汉子如此看重刘建,是因为他“心里总有一种感动”:刘建曾参加过2000年玉珠峰山难大救援,他和队友从海拔5700米的冰山上把一位登山者的遗体运了下来。
那是中国登山史上的一次特大山难,悲剧发生在2000年5月6日。广东和北京两个登山队在攀登昆仑山中段最高峰玉珠峰时遭遇暴风雪,5名队员突然失踪。中国登协迅速在全国召集了17名勇士火速前往救援。刘建以《华西都市报》记者身分前去采访。
      当他从成都到达格尔木时,救援工作在一种凝重肃穆的气氛里已经开始了,所的队员严肃的脸像雪山一样冰冷生硬。因为他们都知道:这5名失踪队员很可能全部遇难。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白领,平均年龄才30岁。 救援行动开始时,失踪队员的家属忍住悲痛与抢险队员握别。遇险队员王涛的父亲王庆伦把刘建拉到一边,流着泪说:“如果王涛死了,就有劳你多给我儿子拍几张照片,如果方便,请你把我儿的头发剪一缕,拜托了,拜托了……”
第二天,他们向山上进发。过了一个冰湖后开始上坡,这时山上的风越刮越狠,眼看快越过第一道山脊时,一阵狂风吹来,仿佛要把他吹起来,脸皮像要被撕裂,他无法呼吸,也无法站立,只好用雪杖死死顶住。 当他找到王涛的遗体的时候,他眼睛潮湿了起来。他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拂去王涛脸上的冰花,多么英俊的一个小伙子呀!刘建卷起王涛的风帽,又黑又亮的头发露了出来。刘建小心地剪下一束,下剪时刘建的心在颤抖。刘建含泪喊道:“王涛,下山吧,你爸爸在等你呢!” 他们决定把王涛的遗体运到海拔4900米处埋葬,让王涛的父亲最后看看儿子。
      雪被太阳晒得很软,踩下去有齐腰深,有的地方坡度超过45度,很容易发生滑坠。大家只好从5个不同的方向控制着往下拉遗体。远远看去,像一朵梅花开在皑皑的白雪上。他们几乎是一路摔下山去的,但王涛的遗体一直平躺着,他们硬是没让他翻一次。王涛的遗体被抬了下来,他父亲扑了上去,撕心裂肺地痛哭起来。刘建也哭了起来,所有队员都跟着哭了起来。一束从180公里外的格尔木带来的格桑花放在了坟头,王涛头朝玉珠峰就这样长眠在这里。从那时起,刘建发誓要当一个 “后来者”。 不为别的,只为一种精神。
登顶珠峰
      2003年,是人类登上珠穆朗玛的50周年,世界各国用不同的形式举行纪念活动。中国登山协会组织了一支全部由业余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登山队,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次登山活动创造了数个中国之最。
攀登(5月1~3日ABC-7028-7500-7028-ABC)
      刘建作为跟随国家登山队多年,多次报道中国群众性登山运动的记者,一开始就被列入了队员名单。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无论是对专业还是业余运动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是一座有着生命成分的山峰,攀登过程更是漫长,前后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队员们有一个月生活在海拔5100多米的大本营,有一个月生活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海拔5000米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刘建和队员们战胜高原缺氧带来的严重生理反应,战胜狂风、寒冷,战胜孤独与寂寞。登顶那天,刘建的登山帽不见了,他找同伴借了一顶普通毛线帽,在攀登过程中他的一只羽绒手套掉下了悬崖,他没有退却。他说,当是只有一个念头:登顶!只要能留下一个指头,就可以敲键盘。最后他在21个小时水米未进的情况下登上了顶峰,成为成渝分开后四川省唯一一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同时也成为唯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记者。
攀登(5月1~3日ABC-7028-7500-7028-ABC)
      攀登珠峰回来后,面对鲜花和荣誉,刘建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他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2003年7月11日,四川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50人失踪,刘建又冲锋在前。到丹巴的公路多处被泥石流冲毁,一路险象环生。19个小时到达现场后他们没有一分钟休息立即投入采访。从丹巴返回后又赴卧龙追踪猎杀大熊猫的案件,总之他一刻都不曾停歇,而且更加忙碌。除工作外还有一些公益事业要做,刘建应邀到大学、机关和医院等演讲。演讲中有人问及“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时,刘建总是说,“在困难面前永远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可以说,这句话就是刘建的真实写照。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校报电子版《飞行学院报》 - 第556期(2011年3月28日)
困难面前永不退缩
———《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刘建来我校作励志报告

       2011年3月24日晚,《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刘建应校团委邀请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作了一场《在困难面前从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的励志报告会。600名飞院学子到场聆听了此次报告会。在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中,刘记者讲述了自己登顶珠峰的传奇经历,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军人、记者、运动员———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刘建在报告会开始就以“梦想飞上蓝天”为引子,拉近了与飞院师生的心理距离:“我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曾两次参加招飞。”飞行学院是离梦最近的地方,他鼓励在座的同学们永远占领视觉制高点,通过飞行学院这个舞台,飞向蓝天,成为我国民航事业的未来栋梁。
  据悉,刘建是《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市场部品牌总监;曾服役于黄继光部队,空降兵;世界上第一位成功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及到达南北极极点的记者,国家级登山健将。2004年荣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7年4月,借调到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担任三级项目专家,参与珠峰火炬传递工作;2008年8月在成都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在刘建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登上世界七座高山,留下了一串惊人的记录:1999年攀登5364米的成都第一峰“大)塘”,2000年跟踪采访“玉珠峰”山难,2001年登顶位于新疆的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2002年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及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当年秋天还上了四姑娘山。2003年5月22日14时37分,刘建成为站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峰顶的第一位中国记者。
  据刘建介绍,他年轻时是一名防化侦察伞兵,因酷爱野外活动,1993年后曾三上长江源。从1999年采访中日大学生联合攀登)宝顶,他开始接触登山运动,随后因工作之需,多次采访“山友”并接受登山训练,逐渐沉醉于大山、大自然的野趣中。
  “不给自己找退缩的理由”———勇敢执着的登山报道“登顶珠峰,站上世界最高处!”刘建坦言自从因采访接触到登山后,他的心中便有了这个永恒的梦想。于是在纪念人类征服珠峰50周年时,他参加了中国搜狐登山队,开始向心中的梦想冲刺。攀登途中困难重重,越近巅峰体力消耗越大,但他坚持每天通过海事卫星用手机向报社发稿,圆满履行了记者与“山友”的双重职责。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从2003年3月11日起至6月6日,刘建连续向报社发回:《百人军团挺进)域本报冲击珠穆朗玛》、《零下15摄氏度暴风)洗劫珠峰大本营》、《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5000米手机通信珠峰上响起和弦铃声》、《本报开通珠峰读者热线你好,我在珠峰6500》、《本报记者登上世界之巅》等60余篇近4万字的报道。
  “最难忘的,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步。”22日凌晨1点半,仅仅休息了两个多小时的刘建就和队长罗申、队员王石一起起床准备。2时整,准时出发冲顶。“天气不是很理想,出发时刮风下),一片昏暗”,刘记者和队友就打着头灯艰难前行。刚走了1个多小时,他右手的羽绒手套不慎掉下悬崖,刺骨的)风很快就把他的手指吹麻木了,三根指头出现冻伤。走到架有金属梯的“第二台阶”处,发现有许多外国登山队员挤在一块,结果足足耽误了两个小时才得以通过。
  刘建遥想起自己登顶后的情景“氧气已用光,身体已非常疲惫,但仍冒着危险等待队友王石抵达顶峰,两人一起在寒风中努力展开五星红旗和《华西都市报》报旗……”,说到此处他眼睛湿润了。不过再多的艰苦,在登顶时化为乌有,2003年5月22日14时37分成功登顶时,刘建在峰顶展开了五星红旗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华西都市报》的报旗,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有了报旗飘扬在世界最高处!
  “我可以为使命牺牲生命”———意味深长的人生格言刘建认为:如果没有坚忍的毅力忍受刺骨的风),没有足够的勇气踏足悬崖的边缘,没有坚定的意志抵抗缺氧的痛苦,他不可能到达顶峰。
  在一次又一次与高山的“对话”中,他对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感悟:“登山是对人格和性格的磨炼,人应该宽容、理性地看待万物。”刘建说,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他更看中攀登的过程,而不是登顶的结果。他更乐于在攀登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超越自我的满足。但作为一名记者,他始终牢记导师的一句话:靠近、靠近、再靠近。他采访的主要目标是登山队员们,“他们的目标是顶峰,我要靠近我的目标,就只有竭尽全力登顶。这是记者的使命与职责所在。我可以为使命牺牲生命,但不会为爱好牺牲生命。”
  他鼓励同学们执着梦想、珍惜机会,勇挑重担,实现价值。
  在报告结束后,我校学生即兴提问,与刘建言语互动,畅谈感想,在思想海洋中尽情徜徉……

图为:新疆阿勒泰铁陨石(安拉的眼泪)







IMG_1371.JPG
155744w68tksye96bnqisn.jpg
155747no5o944n4nfofnxx.jpg

评分

参与人数 7金钱 +370 贡献 +13 收起 理由
qgs + 40 + 5 受教受益,非常感谢。
ddm + 50 + 8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于小鱼 + 50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踏雪寻陨 + 40 受教受益,非常感谢。
meikun + 70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众阅书店 + 50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内蒙古爱好者 + 70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5: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30868_2.jpg
30868_3.jpg
U1932P6T12D4826107F44DT20100204200537.jpg
U1932P6T12D4826107F45DT2010020420053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0 贡献 +5 收起 理由
越开越慢 + 40 + 5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5: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32.JPG
DSC04533.JPG
DSC04534.JPG
DSC04535.JPG
DSC04536.JPG
DSC045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39.JPG
DSC04540.JPG
DSC04542.JPG
DSC04543.JPG
DSC04544.JPG
DSC0454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47.JPG
DSC04548.JPG
DSC04550.JPG
DSC04551.JPG
DSC04552.JPG
DSC04554.JPG
DSC0456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61.JPG
DSC04563.JPG
DSC04564.JPG
DSC04565.JPG
DSC04567.JPG
DSC04568.JPG
DSC04570.JPG
DSC045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75.JPG
DSC04577.JPG
DSC04579.JPG
DSC04580.JPG
DSC04581.JPG
DSC04582.JPG
DSC045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84.JPG
DSC04586.JPG
DSC04589.JPG
DSC04590.JPG
DSC04591.JPG
DSC04593.JPG
DSC04594.JPG
DSC045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596.JPG
DSC04597.JPG
DSC04602.JPG
DSC04607.JPG
DSC04609.JPG
DSC04614.JPG
DSC046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DSC04618.JPG
DSC046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资料片。2010年9哥和赵哥与化石网友们在南京聚会!
88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6: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拙诗一首

——赠挚友9哥



银驼伉俪出游去,

无力回天坠人间。

郎君沦落乌市集,

新娘翘首阿勒泰。

遥望天宇思故土,

累累伤痕遍满身。



戈壁深处马蹄疾,

汗血劳顿寻佳丽。

感恩人类来探望,

一滴热泪谢来人。

九哥赠我安拉泪,

留得纪念寄深情。



DSC05487.JPG
发表于 2013-6-3 16: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不是恭维,7+2不是闹着完的,我在成都待过几年,还不知道有7+2的,佩服
发表于 2013-6-3 16: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哥 发表于 2013-6-3 16:00
【人物】九哥刘建,7+2传奇

牛人,老大你可要减肥呀 。像九哥看齐呀。
发表于 2013-6-3 16: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血汉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陨网✪国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19:24 , Processed in 0.0714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