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40|回复: 3

行星系统存神秘“雪线” 可发现外星智慧生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11: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科学家发现存在小行星带的行星系统可促使宇宙生命进化,因此寻找系外小行星带或可发现外星智慧生物。

腾讯科学(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小行星撞击事件可迫使物种进化以适应其所在行星的轨道环境,我们的太阳系中就存在小行星带,然而只有在少部分的行星系统中才能找到这样的小行星带。由此,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寻找宇宙生命的新方法,对恒星系统小行星带的探索可成为追踪宇宙中其他天体生命的关键。而且行星系统中存在小行星带,可导致空间岩石与其他行星发生碰撞,激发生命的诞生或者迫使智慧生物进化以抵御小行星撞击。




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有助于宇宙生命进化,通过对行星系统小行星带的探索或可发现智慧生物




三种小行星带与外侧轨道巨型气态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太阳系的模型适合宇宙生命诞生

该理论听起来似乎有些令人吃惊,毕竟小行星通常被认为是会引发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对我们的行星构成灾难性的影响。小行星在撞击天体的进程中,可导致复杂宇宙生命的出现,破坏行星上的生态系统,使物种产生适应能力。著名古生物学家古尔德提出的“间断平衡”理论,小行星撞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生物的进化,根据美国宇航局萨根研究员、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丽贝卡·马丁(Rebecca Martin)以及位于巴尔的摩的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的建议,从我们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分布位置和大小上看,其实是有助于地球生命的诞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其中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太空岩石,这里也被称为“雪线”。这是因为小行星带介于恒星周围轨道寒冷区的边界,挥发性的物质如水冰在小行星带之外就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而被冰封。科学家认为这是寻找外星人的一个重要线索,然而小行星带的轨道位置和分布情况适合行星演化出生命的“小太阳系”是相当罕见的。马丁博士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极少一部分的行星系统中在合适的演化期、合适的轨道上存在巨型行星,并在其引力作用下使得该行星系统具有适合大小的小行星带,从而为其他轨道上运行的岩质行星提供创造生命的潜力。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太阳系可能是相当特殊的。

图中显示了三种小行星带与巨型气态行星的演化模型,在第一种方案中,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轨道穿过该天体系统中的小行星带,混乱的引力导致空间岩石飞溅从而抑制其他行星生命的诞生;第二种方案中揭示的是我们太阳系的模型,小行星带的位置稍微在木星轨道之内;第三种方案中巨型气态行星的轨道并不发生迁移,小行星带的密度更大,可导致较大质量的小行星击中内侧轨道的行星,可能阻止生命的演化。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依据现有的理论模型分析、对太阳系外大小接近木星的行星进行研究以及年轻恒星周围物质碎片盘的相关研究。当我们太阳系中巨型行星形成时,该区域位于“雪线”之外,包含着较为密集的混合物质,这些空间岩石和提供的材料金属可演化出类似木星这样的巨型气体行星。木星的轨道刚刚超过“雪线”,其引力可使小行星带的岩石碎片分离。如果小行星带范围过于广大,外层轨道的行星引力将导致空间岩石“持续轰炸”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使之无法继续演化出生命。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0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qgs + 50 + 8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白雪香梅 + 50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2 1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对陨石的了解,慢慢地明白地球生命的起源与终结都与陨击有关,从三叶虫到恐龙到哺乳动物到人类,前三者不知生亦不知死,只有人类通过研究陨石,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会向哪里去.
发表于 2013-7-3 0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像前辈们的几代人忘我奉献精神以及无止境的探索努力、使我们人类从无知中醒悟起来、对自身的出生到死亡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更可贵的是对我们地球村的成长与在浩瀚宇宙中如何发展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断学习提高陨石知识、大力推广科普陨石知识将来对宇宙的探索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谢太阳版主的奉献精神!学习了!
发表于 2013-7-8 12: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宇宙方面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陨网✪国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3 20:30 , Processed in 0.0535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