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北京老葱

了解太空 认知陨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5 19: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片海 发表于 2013-10-25 12:10
猎隕真的是充满乐趣  作为爱好者 我觉得自己对陨石的知识知道得太少  近来受白雪老师的影响 对太湖很感兴 ...

我是闭着眼睛说您的东西是人工的,因为东西都没看过,其实即使看了我也未必能说出个一二。太湖平均水深一米多,水下除了一薄层淤泥,就都是黄土,在淤泥与黄土的交界处,到处都有一些块状的棍状的疙瘩,太湖每一处清淤工程都能见到这些现象,因此大家都习以为常。是王来金和王家超先生在十年前的石湖清淤时对此开展了探索。其实南大王尔康教授二十年前就开展了太湖陨石坑的调查研究。现在仍由南大在做这项研究。太湖流域古时候是一片森林茂密的平原,考古工作者都知道在四千多年前的土层中有一层灰层,但没人解释过这个灰层的成因,太湖流域的文明是中断过的。在我的“文明的消亡与文明的崛起”帖子中有过表述,您也可以到新浪白雪香梅的博客里查阅,那里也有几张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2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老弟:从己知各星球成因来测定,太湖如果真是陨石坑,只能是太阳系早期被多个彗星撞击而成。其它成因沒有研究成果支持。至于彗星现状如何,我认为和太湖陨坑无关。
   彗星田彗头和彗尾两部分组成。彗头中有个彗核是固体状,主要是由成冰的水、干冰(二氧化碳)、氨、和一些陨类硅酸盐等宇宙尘粒组成。彗核虽然呈固体状,但是比较松散还未成岩。所以彗星落地除砸出陨坑外,其彗核物质当时即粉碎分溅。科学家所以重视对陨石坑的发现和研究,主要想了解太阳系形成早期,天体物质的成因和种类。令科学家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真正的陨石坑。
   也就是说,陨坑所遗留的太阳系早期物质到现在还末探索清楚。老弟手里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个宝。望珍惜!我以前就对你说过"眼观旌旗起、耳听好消息"。这不是乞盼,是强烈的预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白雪香梅 + 50 + 8 这是我们心灵相通的地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5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片海 发表于 2013-10-25 12:20
元老的热情一直感染着大家 对于宇宙没有人敢自称专家的  未知的神秘太多了  还是那句话 向先驱者 探索者 ...

咱们共同向解开宇宙之谜的前辈们致敬!没有前辈们的辛苦劳动、哪来的丰富陨石知识!?哪有我们学习的这么好的环境!?我一生崇拜着他们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1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老弟,带着太湖陨坑、陨石这一问题 ,我又有针对性地查阅了一些手头资料。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1.太湖陨坑不是近万年内能够形成的。只能是在地球年青期由多个彗星撞击形成,彗星带来的水形成湖泊,水也成了生命起源的根本。
   2.十几亿年来,太阳系中心区域已没有了彗星。它们现在群居在天阳系边缘的彗星区。自那时起它们就沒有了再撞击地球的可能。所以科学家从末搜集到彗星残骸的实体资料。由于现在的彗星沿自有轨迹进行运转,科学家们曾设想用太空船的机械臂抓个彗星进行研究。
   3.为什么科学家们对彗星感兴趣?是因为彗核虽然是固体状,但它是将太空的一些物质冰冻而成,而不是高温熔融而成,所以它保存了物质的最初形态。比如:硅酸盐集簇体、金属物集簇体、碳物质集簇体、太空玻璃集簇体----。
   4.一般大型陨石落地砸出巨坑,陨石应在。坑越大陨石越大,历史的长河越不可能将陨石消融。彗核落地和一般陨石不一样,几块巨大冰砣落地砸出坑后,冰冻的彗核慢慢融化成水。核内散冻着各种太空集簇物也逐渐散开、沉淀。这些物质沒有经过高温熔融,保持了原始状态。
   5.太湖是彗星落地砸出的陨石坑,不可能有大的陨石体。要有,也是小的原始状态的太空物质集簇物。
    白雪长老:以上是我根据一些资料分析的个人看法。不对之处咱们和众星友可讨论商榷。你和朋友们在太湖搜寻到的宝物,很可能是以上情况形成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偶是火星人 + 10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7 2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7 12:10
白雪老弟,带着太湖陨坑、陨石这一问题 ,我又有针对性地查阅了一些手头资料。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1 ...

老葱大哥,十分感谢您对太湖陨石的探究,有些东西还是等科学家来做定论,我们只能做一些外围的探讨,我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您根据陨石理论来解读,我们互为补充。太湖是一个复杂的陨石坑,它的环形山貌和东、西山岛屿中心锥应该在很早形成,但不会超过一亿年,因为除了中间的山脉是五通组石英砂岩,四周的小坡都是二叠纪三叠纪的石灰岩。我们发现的物质在淤泥与黄土层之间,这个地层在全新世,不超过一万年。至于它是由什么样的星体撞击的,这也是个复杂的问题,您说的关于碳质球粒基质的物质,我们都已查到,而它的铁都是水解矿物,并且纯度很高,如果是冷星云体,那么这个星体是经过分异和演化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碳质球粒,至于它是否能定义为彗星,现在也只能是推测。我们现在主要做好陨石的收集工作,也希望引来更多的科学家的参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一切帮助,不在乎科学家是否会把我们放在眼里。也欢迎您亲临现场察看。
发表于 2013-10-28 0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7 12:10
白雪老弟,带着太湖陨坑、陨石这一问题 ,我又有针对性地查阅了一些手头资料。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1 ...

老葱大哥,我从您提供的彗星的线索里,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从我们发现的太湖陨石的产状地层来看是全新世的,不超过一万年的。从您介绍的目前太阳系的彗星是逐渐减少的,随着彗星从外围的抛物线、双曲线的运行轨迹,到围绕太阳的长周期运行,再到短周期运行,可以推断与地球相撞的彗星,只要围绕太阳运行过的,都有可能经过漫长的分异和演化过程。从太湖陨石的形状与性状看,这个星体是巨大的,结构是相对松散的,否则不会在太湖流域存在大面积的棍状与块状的纯质的菱铁矿,而在我们认为的中心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大至“奶油花”小至细珠状的碳质基质的物质,也就是谢教授说的污手的东西,也有一些少量的其他硅酸盐物质。我们太湖流域的早期文明是中断的,考古工作者都知道在四千多年前的地层上有一个灰层,我在离中心区较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这样的灰层,那是一种森林被焚烧后的景象,而这一切都掩藏在碧波荡漾的太湖水下,只有大型的清淤工程才让它得以见天日。在四千二百年前,埃及文明也出现过急剧的变迁。圣经中诺亚方舟里的洪水,和我国大禹治水有着不谋而合之处。这或许正如您说的,在那一时期,一颗被太阳俘获的彗星,衰极后分批撞向了地球,犹如1994年的慧木撞击。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老弟,你的以上问题,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
   1.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还未进入主序期,核合成反应还不烈,对系内其它星球吸引力和牵制力还不大。那时太阳系中心区有不少慧星,所以太湖陨坑如果是彗星撞击而成,只能是这个时期。之后,太阳进入主序期,核合成反应强烈,系中心区也就没有了彗星。彗星退至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区。这之后,说太湖是彗星撞击而成,是沒有理论和科研成果支持的。
   2.如果说太湖陨坑是其它星体撞击,只能是行星。行星是已成岩的星体,撞击后必有大块大块的岩体存在至今,而且都应在<陨石谱>中。
   3.彗星的核是冰冻的松散的,太空未经高温熔融的原始物质。它还末成岩,落到地球后,冰化成水,原始物质碎散沉积。从你和朋友们拣拾的多为小块的宝物分析,要是天上物只能是彗星撞击后遗存。这一论点有理论支持。
   4.如果太湖陨坑是彗星所为,应在一二十亿年前。之后,地球发生的所有地质变化,应和太湖陨坑的形成沒有干系。彗星撞击成坑后,不管因为种种原因,坑的周围有明显的地质变化。这都是正常的大自然杰 作。地质再变化,陨击成坑的雏形应不能改变。
   5.讨论陨坑、讨论陨石,应主要讨论天体形态和物质是如何使之成坑成石的。其它地质变化等问题不应干扰我们的主要思路。因为要证明太湖陨坑和陨石的存在,需要天体和陨石学的理论来支持。
   白雪老弟,以上是我一家之言。千万别认为老葱说的就对,个人看法,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00 贡献 +16 收起 理由
白雪香梅 + 50 + 8 受教受益,非常感谢。
过眼浮云 + 50 + 8 精彩回复,受教受益。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8 15: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8 11:49
白雪老弟,你的以上问题,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
   1.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还未进入主序期,核合成反应 ...

老葱大哥:感谢您的热情解答,对您的解答我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1、太湖流域发现的棍状、块状的纯质的菱铁矿和其他疙瘩所处的底层确实在全新世,因此要说是彗星撞击的,不可能有理论的支持,南大200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很多质疑,这项研究将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2、已经发现的物质不在一般的行星范围内。
3、彗核中的大部分物质是结构松散的,是否有经过分异和演化的物质,也没有理论支持。王来金先生捡到的一块含碳硅和单晶硅硬度达9.5的东西,是前所未有的,孙先生是中国单晶硅的人工研制者,他认为目前人工还没有能力制造这种物质。
4、太湖地区或许本来就是陨击坑,这次在全新世的陨击有重合的地方,因此显得更为复杂。这是针对太湖周边的地形,岩石的特点而做出的推断。
5、陨石坑的确立只需要震裂锥、击变岩、柯石英等冲击变质证据就可确立。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在陨石坑里发现过陨石,就如柯博士所说的,形成大的陨石坑的陨石本身就汽化了。通古斯大爆炸人们没有发现陨石,巴林杰陨石坑内也没有陨石。
6、在太湖流域淤泥与黄土层之间存在的那一层疙瘩,有人说是树化石,但它没有年轮;有人说是生物成因,却无法说出何种生物在一万年之内就能演化成那么高纯质的物质;有人说是古代冶炼后的产物,王来金用喷枪加热到2700多度才能融化,古代还没有掌握那么高的炉温。
总之太湖陨石的研究要突破很多东西,因此在二十年前王尔康教授证实了震裂锥,四年前王鹤年教授他们证实了冲击溅射物后。依然没有得到国际陨石委员会的认可。
感谢老葱大哥对太湖陨石研究的积极支持,也希望老葱大哥提供更多的有关理论知识,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那片海 + 50 + 8 精彩回复,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9: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老弟,我对陨石坑如何判定的知识了解的太少,不能多加评说。不过我要纠正你的一个看法,不知这个纠正对你是否有思路上的帮助。
   1.如果你们拣拾的宝物是彗星遗存物,那么它们就是太空物质的原始形态,不存在分异和演化问题。
   2.现存陨石,它的母体通过高温熔融成岩,使原始物质进行了分异和演化。
   3.你们寻到的宝物,内含碳硅、单晶硅等硬度达9.5,世所罕见。超新星爆发是太空重元素合成主要场所如----氢和氦燃烧生成碳、氧、硅等核元素;碳和氧燃烧生成镁和硅等核素-----。我个人考虑,你们手中的宝物是否就是最原始的重元素?如果没有其它理论支持,它来自彗星有理有据。
   4.谁能保留这些原始重元素,并将它降至地球。只有太阳系形成早期,四处乱撞的彗星。
    白雪老弟,以上都是咱们业余人的学习和探讨。个人见识,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3-10-28 2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8 19:07
白雪老弟,我对陨石坑如何判定的知识了解的太少,不能多加评说。不过我要纠正你的一个看法,不知这个纠 ...

老葱大哥,很喜欢继续和您探讨:
1、我们的大多数物质包括菱铁矿确实是分异和演化过的,因此要确定是彗星陨击是有困难的,需要突破理论上的障碍。
2、球粒陨石是没有分异和演化过的。围绕太阳做过周期运行的彗星是否经过分异和演化,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在彗星离太阳轨道贴近时,彗星所受到的高温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在高温的作用下彗星的物质完全有可能水解、分异和演化。
3、碳硅和单晶硅组成的那块物质有可能属于前太阳系。我们刚捡到一小块物质,从颜色和性状来看有可能是碳铁类的,这要等检测结果。
4、太阳系仍有可能俘获外围的彗星,进而将它从一个一次性过客,变成长周期彗星,直至短周期彗星,到与太阳系的行星相撞。1994年的慧木相撞就是最好的例证,您可以查一下相关的资料,那是人类有了天文望远镜后观测到的最为蔚为壮观的景象。
5、我国的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与地球俘获彗星后,彗星分裂成八块围绕地球转动时的景象是吻合的,而龙的传说或许就是人们看见彗星陨落时的状况,这当然只能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的。
我相信思想的火花都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感谢您的认真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那片海 + 50 + 8 精彩 所有的宗教传说和民间传说大多不是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8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片海 发表于 2013-10-28 21:16
精彩 所有的宗教传说和民间传说 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联系  科学探索到关键的时候  恰恰 ...

我们没有科学检测的仪器,只能等待科学家的结论。而宗教传说和民间传说,虽然有可能有人为的加工,但绝不会是凭空捏造的。我们不是科学家,说出自己观点不必那么严谨,我们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现有知识进行多视角的探索。太湖流域在四千多年前有一个灰炭层,这是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是中断的,这也是考古发现的。洪水的故事既存在于宗教和民间传说,也存在于考古发现,太湖流域如此,中原的仰韶文化也如此,青海柳湾出土的红陶也证实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泥石流淹没了那一时期的文明。三大宗教起源于同一个地方耶路撒冷,那是由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七百多米的高度正好可以避开洪水的侵扰,人们在那里躲过一劫,怎么能世代相忘呢?埃及金字塔从高原迁移到尼罗河下游,图蒙卡坦的父亲抛弃了传统的太阳神,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我只是将这些事件串联了一下。如果在这一时期真的有彗星撞击,那么它就有可能像慧木撞击事件那样多次分别撞向地球,造成这一时期地球普降大雨,洪水遍野,海平面升高,遮天蔽日的云层致使地球迅速进入一个小冰期,冰冻使海平面回落,留存的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萌发期,或许是彗星带来了新的氨基酸,撞击形成了新的DNA,新的人类创造了我们现在全新的文明。而忘却了曾经的灾难的人们,并不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东西,也不相信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时间十分短暂,人们只相信眼前的利益。如果人类不迈向外太空,很可能重蹈恐龙的命运。如果要迈向外太空,就要发展航天科技,陨石中的耐高温高压的物质,是航天科技的首选材料,这才是陨石最能成为未来发展主流的根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那片海 + 50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老弟、那片海老弟,宇宙太神密了。你看咱们从陨坑、陨石谈到地球,又从地球谈到宗教。有多少知识需要学习呵。太湖陨坑的形成也同样神密,不过通过探讨,大致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白雪老弟身处太湖区域,所见所闻所经历,应对太湖陨坑成因的研究和思索更为全面缜密。
   以前因为没有陨石实物可考,对彗星缺乏学习和认识。白雪老弟对太湖陨坑不倦的求索,也逼的我恶补了一下有关彗星的知识。在讨论中,星友们也对彗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陨石网"这个平台,对我们陨石爱好者来说太珍贵太需要了,再次谢谢网站的管理者。我计划委托陨研界的朋友,着重帮我搜集一些有关陨坑和彗星的资料。有了新体会,定会和白雪老弟及时交流和探讨。
   以前多次去过苏州,只是游山玩水。有时间为了太湖陨抗一定再去苏洲。白雪老弟,如在苏州见面可不要请我吃大鱼大肉。有二锅头酒和炒花生米即可。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00 贡献 +16 收起 理由
过眼浮云 + 50 + 8 学无止境,老师补课。现学现讲,也很深动。
那片海 + 50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9 16: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9 11:24
白雪老弟、那片海老弟,宇宙太神密了。你看咱们从陨坑、陨石谈到地球,又从地球谈到宗教。有多少知识需要 ...

如若老葱大哥光临,先奉上“小灼水八仙”

小时候家住苏州葑门,与水八仙结下不解之缘。

有一邻居是剥鸡头米(南芡)高手,一夜不眠可剥十多斤。刚剥好的鸡头米,放在滚水中一汆,入口一股清香,味道柔韧糯滑。鸡头米出产的时节也有讲究,一般来说以9月中旬的为上,早的米粒小,老嫩不匀,晚了天气转凉,俗称“冷水鸡头”,经过冷冻的鲜鸡头米,在口感上也略逊一筹。摘掉鸡头的梗子是一味不错的小菜,鸡头梗子撕去外皮,切成小段,放盐腌一会儿,没有腌过的鸡头梗子炒熟后烂乎乎的,腌过头的鸡头梗子老韧难咽,只要掌握好腌制的时间,炒好的鸡头梗子略有嚼劲,生脆爽口。

初中时有一住在大荡里的同学三妹,送我一蒲包带泥的荸荠,因被父亲责怪不该拿别人的东西,只好偷偷放在阳台。过了些日子,这些荸荠有些风干,我一个人悄悄地吃了独食,这风干荸荠的美妙滋味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过去独墅湖边陆家厍的陆毛水根大伯总要送一捆藕给我们。这藕的嫩头生吃最脆甜,中间最厚的肉段塞了糯米做糖藕,老藕粕磨成粉做藕圆。如果嫌做藕圆麻烦,可直接挤出藕汁,放在锅里边煮边搅拌,等到藕汁凝结成糊,就成了最适合老人、小孩吃的鲜藕粉,要是把老藕粕放上几天味道更甜。

我父亲的舅母能把茨菰炒出冬笋的滋味来,她传授给我的诀窍就是:茨菰丝要切得又细又匀,炒制的火候要旺,时间要短。

莼菜一般都放在荤汤里,其中莼菜与塘鱧鱼搭配最好。如果考究一些,可以将塘鱧鱼的骨头去掉,只取两片鱼鳃肉和鱼身的两个大片肉,这样就不用担心鱼刺的问题,但就是有些奢华和浪费。塘鱧鱼肉的鲜嫩与莼菜的柔滑在口中是一种绝妙的组合。

当天摘的茭白和菱角吃起来都有一种特别的甘甜清香味。茭白落市时,有一种收割完茭白后冒出来的茭儿菜味道十分鲜美。菱角浮在水里的是嫩菱生吃最好,也可炒菜。沉在水底的老菱要煮透,最好煮到水收干而不焦,吃起来比较硬香。菱角梗子去掉老叶切成小段,焯过水后炒制时放糖醋,要勾紧芡,这味道有些像青橄榄和黄连头,在咽下微涩的滋味后,回味别样甜。嫩白的水芹烂泥多,清洗麻烦但口感好。

鸡头米、荸荠、藕、茨菰、莼菜、茭白、菱、水芹这水八仙都是江南水乡的寻常之物,唯有苏州人把它吃出至真至善至美的别样滋味来,一如苏州的能工巧匠,把世间万物都精雕细琢,为世人树立了富饶的土地上,平淡的生活中,富裕的人们真善美生活的典范。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00 贡献 +16 收起 理由
过眼浮云 + 50 + 8 水八仙叫战神八仙,苏州巧匠细琢万物。
那片海 + 50 + 8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29 16: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老葱 发表于 2013-10-29 11:24
白雪老弟、那片海老弟,宇宙太神密了。你看咱们从陨坑、陨石谈到地球,又从地球谈到宗教。有多少知识需要 ...

再为老葱大哥唱一曲吴歌“吴地处处歌”

最近牵强附会地填了一阕词:“曾垂及腰长发,袅袅浣纱太湖。捞出陨石无数枚,激起浪花滔滔。梦回良渚时,贵为母王君。琢玉制陶耕耘,野猪麋鹿归槽。怎奈刹那惊天响,一切汽化奔腾。人间几度回,难解心中谜。”引起了中国陨石网管理者“偶是火星人”的唱和:“犹幸此生有癖,最喜仰望星空。欲解碧水缘何处,疑为慧冲做坑。挑战缺長剑,肉搏赤手行。环顾左右若我,伟业必得精英。众里寻他千百度,蒙其相帮助成。只待凯旋日,还乡唱大风。”我觉得大风歌太有王者之气,不如我们吴歌能表达心中的喜悦。

什么是吴歌呢?我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上海东方台的那个画面,船娘一边摇着小船,一边悠悠扬扬合着摇船的节拍,朗朗上口地如吟如唱到“摇船要唱摇船歌,一路么个摇来一路唱。”这情景这歌声让我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我过去一直很羡慕其他地方的民歌,如新疆民歌的欢快和异域风情,蒙古民歌的豪迈悠扬,朝鲜族民歌的轻快喜悦,青海花儿的朝气蓬勃,陕北民歌的高亢激越。更羡慕广西云南的山歌对唱,那种不为眼前生活所累的欢乐,那种随心所欲的表达。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苏州的音乐都是那么地阳春白雪,如昆曲、评弹,都是有腔有调,一板三眼。我们苏州有没有民歌呢?

过去曾有过介绍吴歌“五姑娘”,那是一个长篇叙事吴歌,唱尽了五姑娘的爱恨情仇,从而让我知道了吴江的芦墟山歌。后来又挖掘整理出了常熟的白茆山歌。

当船娘的摇船调在我的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依稀记起了祖母边拍打着我边吟唱的“唔唔囡囡要困觉”,这不正是吴歌的摇篮曲吗?这个简单的不断重复的吟唱歌谣,每个苏州母亲都会唱,让每个苏州婴儿都在这重复的曲调中安然入睡。我为我儿唱过国外的摇篮曲,也唱过东北的摇篮曲,都不如“唔唔囡囡要困觉”能让他睡得香,这由母亲们传唱至今的吴歌摇篮曲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春秋。

曾经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苏州郊区(现在的新区)的老太太,她看见什么唱什么,所有如吟如唱的曲调在我听来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得她唱到“走路要走路当中,行船要行河当中,困觉要困床当中,良心要放人当中。”最后唱累了的老太太唱起了“困来虫”,“困来虫”的声音没了,老太太也当真睡着了。

这位老太太的歌唱让我领悟到我们苏州民间的歌谣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最经典的要数苏州特有的拉腔拉调的叫卖声,最近苏州电视台放的老版的“卖白果”的调子当属吴歌的咏叹调:“烫手炉来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要吃白果就来数,一角洋钿买七颗。”吴歌的男高音要数那激昂悠扬的:“闸蟹来--大闸蟹!”苏州两个男人一前一后杠东西时的劳动号子是吴歌男生二重唱:“杠起来么!”“哼呼!”“走起来么!”“哼呼!”“上跳板么!”“哼呼!”“要转弯么!”“哼呼!”苏州人是做什么唱什么,摇船要唱“摇船调”,肥田要唱“烂烂稻草角”,生下来人人都会摇篮曲,死去后“苗根笃爷”的哭腔几乎都是无师自通的,生平的所有怨恨都融进了那如吟如诉的腔调里。

记得小时候喜欢看几个调皮的玩伴对着头上有疤的小朋友唱:“头上个辣疤三个铜板大,想想个难过还是跳黄河。”还有小时候踢毽子游戏时唱的:“麻子麻,采枇杷,枇杷树上有条蛇,吓得麻子颠倒爬。”那时只知道唱得欢,并不懂要对有缺陷的人的人道。

有人说歌曲“茉莉花”是苏北民歌,我不禁在想这茉莉花到底种在哪里?苏州虎丘一带种茉莉花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很远,“栀子花、白兰花、夜来香、茉莉花”的叫卖声,不正是“茉莉花”曲调的原始版本吗?

吴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唱法,让身处其境的我几乎忽略了吴歌的存在。任何一种艺术的存在都必须有培养这种艺术的土壤,正是有了这吴地处处歌的土壤,才孕育出了昆曲、评弹这样的大雅剧种,沪剧、锡剧、越剧处处都有吴歌的影子。随着现代生活的到来,过去这种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吴地处处歌的景象,正在慢慢地淡出现代苏州人的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那片海 + 50 + 8 精彩主题,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9: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想到在<中国陨石网>上还能了解到南国如此诱人的美食美景。做为一个退了休的人,在网上能够交结这么多热情真挚的年青朋友和兄弟,我真的感觉很幸福。我再一次感谢网站管理人员和网友们对我的鼓励和厚爱。
    苏州我肯定要去,为了南国的美食美景,更为了白雪老弟的真挚与热情,为了太湖陨石坑,我期盼着苏州之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 贡献 +8 收起 理由
白雪香梅 + 50 + 8 精彩回复,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陨网✪国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2-23 16:03 , Processed in 0.0607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