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参考消息》第七版刊登文章《恐龙灭绝祸首:酸雨还是暗物质?》,介绍了科学家研究认为:6500万年前闯入地球、撞击在墨西哥境内尤卡坦半岛、毁灭恐龙的太空岩石引发了酸雨。模拟实验证明撞击产生的较大的硅酸盐粒子同有毒水汽结合,成为落到地表的硫酸“气溶胶”。另有科学家提出暗物质的周期性摇摆,从而送来了那些从遥远的奥尔特云进入内太阳系的彗星。 这则新闻吸引我的三个要点是:酸雨、气溶胶、彗星。 首先说酸雨:酸雨落在海洋只能暂时改变海水的表面的性质,海水依然是碱性的。太湖地处东海之滨,海拔很低,我测量到的海拔高度是17米,也不知这个测量器是否准确。太湖成因最早由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提出的澙湖说。但是澙湖说无法解释太湖流域肥沃的酸性土壤的存在。众所周知,海侵澙湖的土壤都是盐碱地,即便千万年、亿万年也无法改变。青海湖的海拔再高,湖水依然是咸的;罗布泊干枯的湖床上的雅丹地貌,浓缩了千万年的海水结晶。太湖流域的土地上打出的每一口水井,不论深浅水都是甜的。但一过长江,哪怕是地处洪泽湖的盱眙,打出来的水井,水都是咸的涩的。太湖中的西山岛上,一些裸露在地表的石灰岩表面长满了像刺猬般的方解石晶体,这或许也是这块土地曾经浸泡在酸性水中的证据。那么太湖流域肥沃的酸性粘土是酸雨的杰作? 其次是气溶胶:这则新闻中没有解释撞击产生的较大的硅酸盐粒子同有毒水汽结合后,气溶胶的存在形态。太湖流域所有没有扰动过的水下,普遍存在的菱铁矿石棍石块,以及我们在西山发现的被当地人称做“凤凰石”的东西,比较符合气溶胶的概念。在2009年12月王鹤年等三位教授发布的《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及其意义》论文中,把石湖菱铁矿石棍石块定义为溅射物。我现在为这些太湖地区特有的菱铁矿石棍、石块以及“凤凰石”都赋予一个新名词“灵云石”,灵与菱同音,云体现了多孔状菱铁矿石块像天上的云朵一样多变生动的造型。灵云石符合气溶胶概念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产出状况,它们都出自太湖流域湖泊水下淤泥和黄土层之间,有灵云石的那一层泥土在下过雨后,都会流出橘红色硫化物的液体,并在不多久就自行消散。在2009年12月16日央视科技之光栏目播出的《它到底是什么》节目中,原苏州地理学会会长蒯元林老师,看到这橘红色的液体后,善意提醒村民不能饮用有毒。这橘黄色硫化物的液体或许是太湖流域土壤能持续酸性的重要原因。离开淤泥后暴露在空气中的灵云石,在太湖流域多雨多水的侵袭下,很快氧化分解与大地融为一体,这或许为这里的酸性粘土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养分。这里的农民都知道,没有耕种过的新土,种出来的农作物比施过肥的熟土更好。我们收集这些灵云石都有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有些地方去晚了,这些灵云石都已零落成泥碾作土,只有那醒目的橘黄色还在。这些灵云石一旦离开了潮湿的粘土,就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硬,越来越结实,除却橘红色外表的灵云石有着碧玉般的绿色。有一块像一条小鱼一样的灵云石,我从去年佩戴至今,夏天汗水的侵袭使它披上了一层如古代碧玉般的光泽。 太湖流域曾经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考古界都知道这里在4500年左右有一个灰炭层。我们在太湖水下清淤工地找到灵云石的地方,到处可见厚厚的灰炭,有的已经成为灰白色的粉湮,有的像木炭还保留着粗壮的年轮形态。橘黄色的灵云石如缔造了这场灾难的精灵一样,无奈的醒目的躺在灰堆里,等待着我们去逮证据确凿的现行。或许大量的灰炭中的草酸也是造就太湖流域酸性土壤的原因之一。 再说说彗星:大家都知道彗星是由冰、碳、粘土等组成的脏雪球。根据上述新闻推测,彗星还有可能存在大量的硫。如果说暗物质的周期性摇摆,把彗星从遥远的奥尔特云送进内太阳系,那么彗星与太阳系内行星的碰撞,必然是先与其他小天体发生碰撞改变运行轨迹后才发生的。由此推测,彗星与小天体发生碰撞后,有可能带着吸附的小天体一起飞行。如果一个含有橄榄铁的天体与彗星相撞并被吸附后,在这颗彗星继续围绕着太阳做从长周期到短周期的运动,直至与地球相撞之前,破碎的橄榄铁与彗星中的冰和碳有足够的时间,形成有水高温缺氧的纯质的菱铁矿,并在几千年前一起降落在地球的太湖流域。如果考虑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不难想象这颗彗星在撞向地球时已经分裂成八个部分。太湖流域肥沃的酸性粘土或来自彗星撞击? 有网友称我为臆想家,我觉得这位网友真的善解人意,不断联想正是我最大的特点。有一句话叫: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我觉得作为科学家确实应该小心求证,科学的数据推算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不是科学家,那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大胆推测。当然,我的推测不是真的凭空就能臆想得到,因为我相信科学家正在努力精确的计算着灵云石的形成公式,而且中国的科学家能够将吉林陨石的演化推算得如此精准,只要南大的科学家一旦有所突破,太湖陨石坑这一世界性的新课题,必将引发人们对彗星的更多的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