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山是太湖的中心,是太湖渔民心中的圣地,渔民们每年都要在他们祖传的纪念日,风雨无阻的到平台山去祭奠膜拜。在太湖渔民的传说中,平台山是禹王治水时为了镇住喷涌的泉眼而盖下的一只大铁锅。太湖渔民遵守的祖传遗训是:平台山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圣物,不可取走一丝一毫。平台山在文革时被毁坏的庙宇,在文革一结束就由渔民自发的修好了。 《吴门表隐》载:“太湖中有四昂,山甚小而不没,称地肺,北昂在杜圻洲,名平台山,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南昂在镇夏湾众安洲,名瓦山,并祀水平王。西昂在甪头洲郑泾口。东昂在西华峧嘴上。” 2013年我们拜访苏州地协会顾问蒯元林老师时,曾见过一块他在平台山考察时带回来的有熔壳的石头,熔壳破裂处露出的岩石有些灰色和锈迹。当时蒯老师告诉我们是有熔壳的靶岩。 我们以前有一位帮厨的船上阿姨,每年都要到平台山烧香。在拜访了蒯老师后,我们就想请船上阿姨的儿子带我们去平台山看看。然而从我家门口坐船去平台山需要四个小时左右,路程太远,船上阿姨一家平时都很忙。这一晃时间就过去了两年多。 今年,我们终于将自己纷乱的杂务理清了些,趁着这段时间天气唯一风平浪静的那一天,11月3日,坐着渔船向早已向往的平台山进发。 清晨的阳光笼着一些薄雾,山色有些空濛,水面波澜不兴。到了一望无际的太湖之中,水浪顿时涌动起来。船民凭着经验驶向既定的方向,偶尔有船只远远地开过,太湖中不时出现的鱼簖成了这茫茫水中的最明显标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航行,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平台上。从远处看平台山根本就不是山,仅仅是露出太湖水面的一块很小的陆地。渔民因不是他们祭奠膜拜的日子,不敢跨上平台山半步。 我们走上岸迎面就是禹王庙的正山门,山门里是一个空旷的院子,中间有一只很大的焚香的香炉,两旁摆放着烛台架。正殿只有一进,中间供奉着禹王,两边侧殿供奉着渔民心中的神仙。与一般寺庙不同的是,侧殿里有几艘木质的微缩版的古代官船。我们怀着对禹王的尊重,向禹王像拱手作揖。大殿边有敞开的小门,小门外是一条蜿蜒的小路,沿着小路走上几步就是一个平台山的地标座位。小路的尽头又是太湖,从南到北这座小岛只有二三百米的直径。小路的两旁树林茂密,小路的泥土富含腐殖质。我们在小路的尽头沿着太湖先向右沿着岛的东面走,直到被杂草挡住了去路,又折回向左走,穿过荆棘和杂草,这面向西的湖面非常平静,不远处就听到了有人讲话的声音,我们停靠的码头就在眼前。码头边散养着鸡鸭,还圈着几头小猪,臭烘烘的。 在整个平台山的太湖沿岸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主要都是石英砂岩,也有少量的石灰岩夹杂在中间,这些石头都被湖水冲刷得失去了棱角,我们并没有看见像蒯老师捡到的有熔壳的靶岩,只在石头缝里找到一小块菱铁矿。在回到码头时,我看见一些已经氧化得几近散架的菱铁矿。看来蒯老师捡到的有熔壳的石头,有可能是渔民从太湖水里捞起来的,而不是平台山固有的。整个平台山也没有一般岛屿都有的山体的原岩,所有的石头都像是人工堆砌而成。看来渔民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平台山是大禹治水的一个杰作,它有可能是古代人工修筑而成,试想在古代依靠人力摇橹划桨,装运这么多的石头,在遥远的太湖中心,修建这样一座人工岛屿,需要多大的人力和毅力。 平台山四周的水下,渔民捕鱼作业时经常会捞起菱铁矿和新旧石器。这平台山究竟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它和太湖陨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平台山蕴藏着怎样的千古之谜?
|